李陵事件,是毁了司马迁还是成就了司马迁?

2020-04-23综合727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

李陵事件对于司马迁来说,谈不上成全,而是莫大的伤害——此事极大地摧残了他的身体和精神。

李陵事件回顾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西汉名将,擅长骑射。李陵是名将之后,一心想像祖父那样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他自视自己和手下武功高强,向汉武帝请求允许其率五千步兵“直捣匈奴王庭”,并对汉武帝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可惜李陵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匈奴的实力,以为凭借自己的勇猛就可以灭了匈奴,结果他所率领的五千部卒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败了也便罢了,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李陵当初既然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拍了胸脯说要力战匈奴,而且跟从的士兵大都已战死沙场埋骨于荒漠之中,那么作为头领的李陵就应该保全气节,血战至最后一息,而不应该垂剑投降,这样做即对不起他手下那些壮烈牺牲的勇士,也让他的家族和汉庭蒙羞。

李陵事件另一个主要责任人是汉武帝,汉武帝晚年刚愎自用、暴戾多疑,他指派的两个西征匈奴的主要将领皆不当:首先指派根本不会打仗的李广利为帅就是个大错误,他因为宠爱李夫人而爱屋及乌,想让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立功封赏;其次汉武帝不应听信李陵一番慷慨陈词,然后就答应给他五千步兵命他去“灭匈奴”,李陵固然武艺高强且深得部下士兵爱戴,但是再厉害凭五千步兵就能灭了匈奴那也是“狂夫妄言”。

西征匈奴的失败让汉武帝很没面子,很气恼,但是气归气,他总不好拿“大舅子”李广利开刀吧,那样就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而且宠姬李夫人也不会答应,这时候汉武帝需要一个替罪羊,这只“羊”就是李陵,因为李陵投降了匈奴,因此汉武帝就把西征匈奴失利的责任一股脑“甩锅”给李陵,把他的家人和三族给杀了。

李陵的投降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众大臣们为了自保也“一边倒”地齐声附和汉武帝、声讨李陵,偏偏司马迁“不合时宜”地站出来为李陵说好话,替李陵辩解开脱,说李陵孤军深入,以区区五千步卒战八万匈奴兵,杀敌万余,投降也未必是真降。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汉武帝此时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司马迁的劝谏,反而因为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而把他下狱论罪,并对司马迁施以宫刑。

李陵事件对司马迁的后半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司马迁受宫刑后,变成了一个“不是太监的太监”,这严重损伤了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士子、一个读书人的自尊与自信,带给他巨大的精神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从此,司马迁是个另类,至死背负着沉重的屈辱,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他自觉不会被任何阶层接受,人们嘲笑鄙视他,便再有才情也枉然。

从此,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士大夫、一个才子的司马迁“死”了。心灰意冷的司马迁从此只是“太史公”,终日埋在故纸堆里,终于完成了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光辉著作《史记》,他以写书来麻痹自己,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有人说是李陵事件成就了司马迁,所以才有了《史记》,照照不这样认为,司马迁本是史官,即使不受刑罚,写史书也仍然是他的本职工作,只不过通过此次事件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社会与政治、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并把这种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贯穿在《史记》当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相关文章

历史上司马迁为何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司马迁,号称“史界太祖”,所著《史记》为二十五史之首,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书开山之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却因替李陵败降辩解,惨遭汉武帝宫刑,给他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和无尽的屈辱。 汉武帝为何对一介史官下如此惨重的毒手呢?李陵败降之事为何会激发汉...

汉武大帝完胜匈奴,打出了汉人威风,为什么要下“罪己诏”?

这完全是后人对汉武帝的误解,是对历史的篡改。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进入对匈奴之战的转折点,约历时四十四年,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等四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骚扰问题。而且收复失地,设置了朔方郡、五原郡、武威郡、酒...

甘肃酒泉因何得名?

酒泉这个名字的由来跟汉代名将霍去病有关,这里最早的名字叫做西戎地,还有个名字叫匈奴右地。这里曾经是匈奴人的聚居地。 汉代时候匈奴人常常袭击中原,汉武帝就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带兵的是霍去病。对汉朝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霍去病这个人带兵打仗非常厉害。他没有辜负了汉武帝的重托,大败了匈奴,将匈奴右地这个...

司马迁因何事受了宫刑,司马迁又有怎样的人格特质?

司马迁做为汉朝的史学大家,凭借一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扬名千古。 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史记》,乃是因为他是在遭受了宫刑迫害之后,因为不甘心被人鄙视,才发奋于修史的。 然而,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前,他就已经在为创作《史记》预做准备了。一方面是为...

从李陵事件的始末看,你认为司马迁为其辩解而受难值得吗?

谢谢邀请!在后面的汉书里,班固曾说司马迁没有弄清事实,偏袒李凌!事实上李凌投降匈奴后,消息传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大怒,召集群臣议论这件事,大家都指责李凌的错误!只有司马迁出来说,李凌已经尽力,不是真投降,或许是为了将来再为大汉立功。汉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了!这期间,刘彻派人到匈奴打听李凌的消息,...

司马迁命运如何?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用毕生的心血写出的《史记》,全面而系统地写出了从远古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这三千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鲁迅尊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后人誉为:中国史学之父。虽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他的命运却是坎坷曲折,九死一生。...

卫青到底有多厉害?他在世时,汉武帝为什么不敢动卫子夫?

历史进入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面对匈奴的进犯,不再选择退缩忍让,而是果断出击。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给许多名将提供了一个让他们能够扬名历史的舞台。 在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汉名将之中,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是两个我们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又是大汉天子刘彻的皇后。这一家子,真的...

李广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01 活在唐人诗文中唐人有“借汉喻唐”的传统。如白居易《长恨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再如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等等。唐人选择“汉”为自己抒情言志的载体,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长期分裂后统一;都是国力强盛;都是长期与强敌对峙。 一句话,...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人家不是拿李广去和卫青霍去病比, 人家是拿李广李陵去和卫青李广利比! 再想想,明白了吗? 关于李陵事件,太史公的讲述,翻译成直怼汉武帝的话,是这个意思: 想当初,李广跟着皇帝您的姐夫兼小舅子~卫青出战,迷了路。李广为了不让部下担责,愤而自杀。 可李广的后辈李陵,跟着皇帝您的二号小舅子~李广利出战。李...

李广祖孙三代历史悲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李广一家乃是将门之后,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将。对西汉王朝来说,李广祖孙三代忠勇无比,然而他们的结局都比较悲惨,令人唏嘘。李广元狩四年,汉武帝决心一举歼灭匈奴。此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却是满腔热血,期待一战功成名扬。 卫青却命他率军迂回侧翼,李广一听就急了,反复向卫青请求继续担任先锋,遭到了拒绝。 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