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2021-12-13综合460

01 活在唐人诗文中唐人有“借汉喻唐”的传统。如白居易《长恨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再如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等等。唐人选择“汉”为自己抒情言志的载体,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长期分裂后统一;都是国力强盛;都是长期与强敌对峙。

一句话,在唐人心中,汉与唐等量级,可比。唐天子也以李广之后自居,李广被唐人推重也自在意料之中了。

李广,在他们的篇章中一次次复活。

王勃《滕王阁序》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时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维《老将行》中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时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昌龄《出塞》希望有保境安民的将领时慨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燕歌行》抨击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军时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卢纶《塞下曲》刻画将军勇武时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汉唐千年时光悠悠,将星林立,以西汉一代而论,韩信、彭越、卫青、霍去病、周亚夫、陈汤、程不识、赵充国等等,哪个不是功勋卓著?但若论大名响彻天下甚至妇孺皆知,且又深得文人偏爱的,非李广莫属。 为何?答案在《史记》中,在司马迁的妙笔里。

02 不拘小节智勇兼备飞将军唐与吐蕃、突厥等的战争持续多年,王昌龄的《出塞》秦汉并举,表达的就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景:希望能有李广这样的干城之将再临世间,守卫疆域,护佑和平。在中国人心中,李广是一尊抵御侵略、战无不胜、屹立不倒的战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笔下的这个故事完全脱胎于《史记》: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天赋善射。一次,李广夜间出外狩猎,风吹草动,以为草丛中的石头是一只猛虎,便弯弓射去,一箭中的,天亮时查看,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那支箭都没进石头中去了。李广的镇定、神勇可见一斑。

《史记》多次记录了李广的精于骑射、勇于当敌、镇定机智,极富戏剧性:

一次,李广百骑遇几千匈奴骑兵。手下大恐,欲逃。李广反命令手下前进到了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处停下来,下令:“全体下马解下马鞍!”此做法使敌人坚信汉兵是在诱敌。随之李广和兵士出击奔驰,射死了一匈奴将领,从容回队后解马鞍,让士兵们放开马随便躺卧。时值日暮黄昏,匈奴军始终不敢进攻。半夜,匈奴兵害怕伏兵偷袭,就领兵撤离了。

还有一次,匈奴兵多,生擒了李广。被俘时李广正生病受伤,匈奴兵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网兜里。李广装死,看到一个匈奴少年骑匹好马,就突然纵身跳上马背,把他推下,夺了弓,向南飞驰,匈奴几百骑兵来追,李广回身射杀追兵,终得脱逃。

另有一次,四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广,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箭也快用光了。手下恐甚。李广用弩弓射杀死好几个匈奴副将,匈奴军渐散。军吏面无人色时,李广却神态自然。

最激荡鼓舞人心的是这一次:

李广驻守右北平时,匈奴听说飞将军在此,好几年不敢入侵这里。

寥寥数语,活化出李广之悍勇与智谋。事实或许有夸大之嫌,但如此书写,恰恰是司马迁以此来抒心中发挥之不去的遗憾:若汉廷能充分利用匈奴对李广(等)的畏惧,对匈奴施威慑之法,不轻率开边生事,或许就能免于大规模劳民征伐,也不至于发展到兵连祸结,国力日渐耗竭吧!李广一生征战,从结果看,实际上是败多胜少,但若从过程看,他常是孤军深入,猝然遇敌,以少抗多,性命攸关之际,机变迭出,胆气过人。不但一次次绝处逢生,全身而退,而且震骇敌人的魂魄,树威扬名于匈奴,岂是庸常战将比得?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唐军两次战败,高适感慨极深,写下《燕歌行》,他写“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谴责将领怙宠贪功,轻敌冒进,同情士兵之苦难与无意义的牺牲,愤恨将帅之临战失职、纵情声色。而最末两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提出李广,意义甚广,忧愤尤深:千年征战史上,爱惜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领能有几个?不思积累私产、带兵宽缓简易,诚心待下的将军有几人?

李广一生,专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无多余享乐。他为官清廉,得赏赐就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不治家产。带兵遇到缺粮断水处,必等所有士兵饮过水吃过饭,他才吃喝。对士兵宽和不苛刻,士兵因而爱戴他,乐为所用。李广自刎而死,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老老少少都为之落泪不止。

司马迁评论李广为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又说从众人对李广将军的追念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不用自我宣传,就能自然地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04 无双才气被虛掷公孙昆邪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左右近臣公认李广是名将。李广名气显于当世,自然是他的幸运;李广一次次错失建功良机,当然是他的不幸。

王勃说“李广难封”, 王维用“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替李广喊冤。王勃王维的同情、不平,《史记》始之。

《史记》用酣畅的笔墨,叙写李广历文景武帝三朝,从少年起与匈奴七十余战,任职边境,无不以奋力作战而出名,然终其一生未获封侯之赏。李广几乎参加了汉对匈奴的所有战役,各部校尉以下军官,甚至那些才能不如中等人的,都有几十人因军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尺寸功劳,这自然也就因不合封侯标准而未得封侯之赏。但司马迁认为凭李广之才没能立下军功,非不能也,非不为也,实在是“数奇”,即“命数”不好。

李广从文帝时起就因善骑射斩敌多,被任为汉中郎。随文帝出行时冲锋御敌格杀猛兽,文帝曾既欣赏又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你赶上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景帝评定七国之乱时,李广夺旗立功扬名,虽有梁孝王授予将军印,但或许因汉景帝与梁孝王兄弟之间尖锐矛盾,最后没获得朝廷封赏。

武帝马邑城诱单于,单于发觉逃脱,汉军都没战功,李广自然无功可表。至于在雁门关战败被生擒后逃脱,依法本应斩,后削职为民,当然也无功可言。出兵右北平,几乎全军覆没,功过相抵又没有封赏。随卫青伐匈奴,许多将领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这次依然没战功。

写李广之“不遇”,又借汉武帝叮嘱卫青的话说李广“数奇”,并非是司马迁迷信鬼神。而是他借此表达对李广的万分同情,委婉表达对李广被排挤的愤慨与对汉廷用人制度的批评。

李广的“数奇”绝不只是“运气不好”,当也有“皇恩疏远”。而卫青霍去病等贵戚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封侯,不排除“天幸”:幸运,加上皇帝宠幸。

《史记》给出了暗示:

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弟弟)外甥霍去病十八岁,受到武帝赏识,当了侍中。跟随大将军,卫青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士兵,

各位老将统领的兵马及兵器,比不上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手下兵士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兵。

霍去病的军队运气也好,从未遇到绝大的困境。然而其他老将军常常因行军迟缓落后,遇不到好的战机。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领五万骑兵出征,几十万步兵及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而那些敢于奋力作战和勇于深入的人都隶属骠骑将军。

司马迁写史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究天人之际”。他写李广的“不遇”,或许也有要分辨清楚:哪些遭遇是“人”的因素导致;哪些结局是所谓“天”所左右。 “天”是无法解释掌控的,那么,通过李广这个人物的遭际,探究“人世”的原则和道理,才会给与现世和后世以“殷鉴”吧。

05 抗匈奴,一门三代终凋零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李广随行。尽管李广请求说自己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机会,愿做前锋,单于决战。但皇上曾暗中警告卫青说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能让他与单于对阵。加之卫青更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于是就命李广从东路出击。卫青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李广军队迂回绕远,又无向导迷失道路,错失与卫青合围单于良机。单于逃跑,李广亲抵幕府受审对质时说,自己年已六十多,不堪再受刀笔吏的污辱,于是自刎身亡。

《史记》还作了如下交代:

李广两个儿子先于他而死。李广死后,堂弟李蔡自杀。另一儿子李敢,死于霍去病箭下。

孙子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腹地,率五千人对抗匈奴八万大军。杀伤匈奴一万余人后,力战八天投降。汉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

一代名将,一世征战,一门猛将,一心为国,如此收场,的确让人意难平。

司马迁说李陵为人“临财廉,取予义“,“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有国士之风”,孙儿李陵的这些特质,自然传袭自祖父李广。

宋代刘克庄有感李广事,写道:飞将无时命,庸奴有战勋。谁怜老卫尉,身属大将军。

欣慰,飞将军李广,不止活在唐人心里。

相关文章

司马迁为什么会写成《史记》?

司马迁的祖上就是史官,当时的史官除了记录皇室的言行之外,还掌管着天文历法。到了司马迁父亲的这一代,在汉朝廷之中做了太史令,但是却不为人所重视。但是他的父亲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对儿子的培养十分的重视。 在司马迁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教他古文。等到司马迁二十岁的时候,在司马谈...

历史上司马迁为何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司马迁,号称“史界太祖”,所著《史记》为二十五史之首,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书开山之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却因替李陵败降辩解,惨遭汉武帝宫刑,给他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和无尽的屈辱。 汉武帝为何对一介史官下如此惨重的毒手呢?李陵败降之事为何会激发汉...

《三国演义》后期,为什么东吴的长江天险在王濬等人面前不堪一击了?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一个国家的安全,根本不可能仅依仗天险可以守住的。这个观点在春秋时期,吴起就已经做过总结:“一个国家要想成就霸业,长治久安,靠的是国君的德行,而不是山河的险固啊。”吴起...

有没有类似《太子妃升职记》类型的电视剧推荐?

推荐《将军在上》,同为同名小说改编,而且艺术总监是倪皓吉吉,为他疯狂打call,他的两个作品我都很喜欢,无论是《太子妃升职记》还是《将军在上》。两部电视剧的女主角都很喜欢,妖艳柔媚、聪慧果敢的张芃芃和英气逼人、豪爽霸气的叶昭。张天爱的古装扮相简直就是让我惊艳,美到窒息却又清新动人,看她的古装扮相和演...

司马迁因何事受了宫刑,司马迁又有怎样的人格特质?

司马迁做为汉朝的史学大家,凭借一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扬名千古。 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史记》,乃是因为他是在遭受了宫刑迫害之后,因为不甘心被人鄙视,才发奋于修史的。 然而,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前,他就已经在为创作《史记》预做准备了。一方面是为...

中国历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分别是哪十位?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有无数的民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如果说非要评出十大民族英雄,只能说他们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琅琊蒙山(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时期名将。 出身名将世家,...

司马迁命运如何?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用毕生的心血写出的《史记》,全面而系统地写出了从远古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这三千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鲁迅尊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被后人誉为:中国史学之父。虽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他的命运却是坎坷曲折,九死一生。...

怎样评价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土匪白凤翔?

白凤翔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虽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被很多人不太了解。很多人甚至对白凤翔将军曾经是反正的“汉奸”而嗤之以鼻,但是他作为一名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却得到了历史“盖棺定论”的评价与肯定。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位传奇英雄又是怎样走过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初出茅庐,落草为寇白凤翔生于1897年,...

傲观海什么梗?

奥观海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号”。 2009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到京访华。美国驻华大使看到由著名红色书法家袁伟将军题写的《金玉虎符》国礼后,邀请袁伟将军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书写一幅书法作品。 袁伟欣然接受,挥毫写下了“观海听涛”四个大字。网民发扬一贯的高端黑精神,称奥巴马为“奥观海”,爱称...

“冠军侯”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封“冠军侯”?

“冠军侯”,“冠军”是称号,“候”是爵位称呼,冠军侯是西汉“列候”的爵位。 什么是列候呢?汉朝的列候是刘邦当年定下的一种封赏性质的爵位,当年许多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都成为了列候。 这事儿《汉书》上有记载: “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候者百四十有三人。” 所以,汉朝的皇帝们便有样学样,都...

如果李典不死,能成为五子良将之一吗?谁最可能被挤掉?

想要跻身五子良将之中,那就必须要武艺超群,带兵有方。根据曹营战将的功绩来看,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和徐晃五人顺利地跻身到了五子良将的序列中。这是因为李典英年早逝,没有被排入五子良将。 李典具体去世时间不清楚,大概是公元217年左右,大概36岁,属于英年早逝。而五子良将是公元220年建立曹魏时候,才评...

如果卫青不死,后面还会发生巫蛊之祸吗?

客观地讲,汉武帝是一个很“自我”的人,他决定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特别是巫蛊之祸全是由他而起,只不过过程又被人利用,以致于事态越发不可收拾。如果不经他首肯,江充断不敢为所欲为。征和元年(前92年)的一个傍晚,汉武帝疑见有人私闯宫禁,结果侍卫将京城搜了底朝天,一无所获。而汉武帝并不承认是老眼昏花的错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