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完胜匈奴,打出了汉人威风,为什么要下“罪己诏”?

2020-06-08综合537

这完全是后人对汉武帝的误解,是对历史的篡改。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进入对匈奴之战的转折点,约历时四十四年,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等四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骚扰问题。而且收复失地,设置了朔方郡、五原郡、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等。

从此,一个长期威胁北部边疆的强大的匈奴,分崩离析,远迁西亚和漠北苦寒之地,再也构不成对汉王朝的巨大军事威胁。

汉武帝既然有如此的文韬武略大功,又哪来的罪己诏呢?

这完全是后人对汉武帝的误解,是对历史的篡改:

一、宋朝以后,人们篡改《轮台诏》为《罪己诏》

汉武帝因为桑弘羊向武帝建议派遣戍卒在轮台屯田,武帝认为轮台远在车师国西边千里之外,多有不便,故下发诏书,驳回桑弘羊的建议,人称《轮台诏》。

宋朝时期,张俊率师北伐金国失败,宋孝宗认为出师北伐是自己犯了大错误,于是下诏责备自己。对于此事,诗人杨万里写了《读罪己诏诗》,诗中有“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之句,把 宋孝宗的《罪己诏》比作汉武帝的《轮台诏》,从此以后,《轮台诏》就被戴上了《罪己诏》的帽子。

二、《罪己诏》进一步被篡改为《轮台罪己诏》

这个所谓的武帝《罪己诏》,流传到现在,俨然变成了《轮台罪己诏》,让不明真相的人乍一听,好像是汉武帝在轮台发布了《罪己诏》;更有甚者,还想当然地把《轮台罪己诏》看做是汉武帝的《遗诏》。

三、真实的《轮台诏书》根本没有对讨伐匈奴的罪己之意

武帝《轮台诏》:第一、阐述了到达车师都有许多不方便,更不用提到达轮台了。

第二、叙述了曾经“向者,朕之不明”,盲目相信了错误的军事情报,做出了错误决策,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匈奴,导致这次行动失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的事实。

第三、否决了轮台屯田的建议:”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

第四、叙述了武帝也曾否决了大鸿胪派遣刺客刺杀匈奴单于的建议。

第五、讲了现今边塞还没有完全建设好,士卒辛苦,烽火不完整,当务之急是“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并要求郡国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各自提出“畜马方略补边状”的建议。

以上就是武帝完整的《轮台诏》含义(见《汉书•西域传》)。除了文中“向者,朕之不明”、“悲痛常在朕心”、“朕不忍闻”之外,没有一句话是罪己讨伐匈奴的。

充其量,只是对李广利这一次的讨伐行动,因情报有误而失败的自我检讨,但并不是否定整个对匈奴的战略决策。

四、有人故意篡改历史史料

现在互联网上,有人把所谓的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凭空添加上一段话:“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把这段话放在”禁苛暴……“之前,俨然成了上下文通顺的”罪己“之文。

这段话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在《史记》、《汉书》没有找到出处,可能我孤陋寡闻。

《资治通鉴》称:

”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春正月行幸东莱,二月来到雍县,三月到达泰山封禅,这时面见群臣,说的一段话:‘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从上下语意来看,应该是指武帝好神仙祭祀之事,造建章宫、承露盘、寻觅神仙等事,所以,田千秋要求遣散方士。而别有用心之人则把它添加到《轮台诏》中去,使其看起来更像是《轮台罪己诏》。这应该属于对历史史料的篡改行为。

五、班固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到历史史料中,误导了后世史家和读者。

班固对汉武帝的征讨匈奴政策不以为然,认为是劳民伤财,所以,他在编篡《汉书》时,就把自己的观点添加了进去。在《汉书•武帝纪•赞》中,只称颂武帝的文治,而只字不提武帝讨伐匈奴的武功,反而委婉地批评武帝不能“恭俭以济斯民”。

班固在《轮台诏》前面,加上了自己的叙述:”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所谓”既往之悔“,隐隐包含了否定讨伐匈奴的历次战争,其实,这只是班固个人的理解,并非武帝原意,是班固擅自揣测圣意,利用修史之便,而强加给前人的。

在《汉书•食货志》中也叙述为:”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候,”

在其他传记中班固也叙述为:“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在这里用个“悔哉”,来否决讨伐匈奴战争,也有篡改历史之嫌。

在这些议论性文字中,班固反复突出汉武帝的“悔”,这就误导了后世史家,以至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武帝有这样的评价:“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这是班固完全错误理解了汉武帝的意旨,并固执己见于始终。

六、班固等人把汉武帝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看作是悔过自新,决策调整。

事实上,武帝自继位后,就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下诏奖励孝悌力农,还特意提拔桑弘羊、卜式、东郭咸阳、孔瑾等工农商人发展经济,为讨伐匈奴积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认为汉武帝下发了《轮台诏》以后,才调整决策,是不尊重史料的。

综上,那种把《轮台诏》当做汉武帝否定讨伐匈奴战争,检讨自己罪过的《罪己诏》,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对历史史料的篡改。

相关文章

《汉武大帝》当中霍去病猝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别看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心怀三大忌讳,一是外戚专权;二是藩王势力;三是儿子夺位。 短短几年发迹的霍去病,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了一件事,一下子把这三忌都犯了,他不莫名其妙地“病死”,谁会“病死”? 一、害怕外戚专权,三大忌讳中,刘彻最害怕的事,就是外戚专权,这一...

历史上司马迁为何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司马迁,号称“史界太祖”,所著《史记》为二十五史之首,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书开山之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却因替李陵败降辩解,惨遭汉武帝宫刑,给他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和无尽的屈辱。 汉武帝为何对一介史官下如此惨重的毒手呢?李陵败降之事为何会激发汉...

马何罗刺杀酣睡中的汉武帝,为何没有成功?有“王子老外”相救?

感谢朋友邀请! 公元前88年的那年,可能是夏天,汉武帝老刘在汉朝的避暑山庄——林光宫避暑,除身边高手外,还有驸马都尉、侍中金日磾(mì dī)随行。天一亮,老金的上司侍中仆射(puyè)马何罗趁着老金生病,进宫搞事儿了。 这侍中仆也 ((puyè)可是皇帝的大红人,干的是伺候皇帝、保护皇帝、汇报宫外...

汉武帝是谁?如何介绍汉武帝功业?

“一代雄主”汉武帝,从名气上讲,在国外,颇像罗马帝国的“恺撒”、法国的“拿破仑”、俄国的“彼得大帝”、美国的“华盛顿”,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在正史的记录中,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和“明太祖”等皇帝并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汉武帝以其雄才伟略成为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史学研究...

历史上的霍光真的是奸臣吗?

霍光不是奸臣,总体来说霍光有功于社稷,但有愧于武帝。 霍光(?~前68)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十几岁时便在在霍去病提携下,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霍去病短暂一生结束后,汉武帝追念他的不世之功,对他唯一的弟弟更是极尽荣宠。 霍光本身也很有能力,侍奉武帝左右近二十年,未曾犯过一次错误...

我想问一下比如汉武帝,当时的百姓会叫他什么,可以叫汉武帝吗?

汉武帝死后谥号是“孝武皇帝”。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的“汉武帝”其实应该称为“汉孝武皇帝”,但后世一般都简称其为“汉武帝”。“孝武皇帝”这个谥号是汉武帝死后西汉给他定的,所以在汉武帝生前是不存在“汉武帝”这个称呼的。 如果汉武帝时期的百姓遇见汉武帝,那么有可能的两个称呼就是“皇上”或“陛下”。而且“陛下...

汉武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杰出的贡献和重大的影响。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极为深远复杂,泽及后世,时常以“秦皇汉武”并列之。 汉武帝时期,开创了中华文化的全新体系,使文化自信有了来源和依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建议,制定了文化政策,并指明了...

如果卫青不死,后面还会发生巫蛊之祸吗?

客观地讲,汉武帝是一个很“自我”的人,他决定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特别是巫蛊之祸全是由他而起,只不过过程又被人利用,以致于事态越发不可收拾。如果不经他首肯,江充断不敢为所欲为。征和元年(前92年)的一个傍晚,汉武帝疑见有人私闯宫禁,结果侍卫将京城搜了底朝天,一无所获。而汉武帝并不承认是老眼昏花的错觉...

汉武帝的历史贡献到底有多大?

秦朝灭亡之后,经过了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汉朝虽承继了部分秦制,但在治国思想上有了重大的改变,特别是文帝、景帝推行“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策略,这对于秦亡之后的连年战争局势所造成的社会大损伤是一种积极的修补。“无为而治”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让民众能休养生息,能发展生产,为汉王朝积累了财富,使汉王朝富...

李广祖孙三代历史悲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李广一家乃是将门之后,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将。对西汉王朝来说,李广祖孙三代忠勇无比,然而他们的结局都比较悲惨,令人唏嘘。李广元狩四年,汉武帝决心一举歼灭匈奴。此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却是满腔热血,期待一战功成名扬。 卫青却命他率军迂回侧翼,李广一听就急了,反复向卫青请求继续担任先锋,遭到了拒绝。 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