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间,建立过哪些国家政权?

2022-01-09综合553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主要便是指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位东汉灭亡,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攻灭南陈天下重归一统期间,长达三百七十年的乱世。按照天下形势,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两晋十六国时期(280年至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年至589年)。

在此期间,中原大地上先后诞生过多达四十多个或统一、或割据的政权,其中仅是实力较为强劲的,便多达三十个。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国家。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主要便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国家,此外在辽东还有一个公孙氏建立的燕国,不过存在感相对较低。

1、曹魏(220年至266年)。东汉末年乱世,曹操于军阀混战之中势力逐渐增强,先封魏王,后封魏王,就此奠定曹魏根基。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承丞相、魏王之位,改元延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称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也称前魏、先魏。曹魏共传五帝,历四十五年,于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因司马炎篡位而亡。

2、蜀汉(221年至263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南四郡,又夺取益州、汉中之地,创下一片基业。得知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汉共传二帝,历四十三年,最终于景耀六年(263年)被曹魏所灭。

3、东吴(229年至280年)。东吴政权,乃是东汉末年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人在长江以南所创立的基业。孙权早年与刘备结盟对抗曹操,后因与刘备就荆州归属产生矛盾,又名义上依附于曹魏,被册封为吴王,后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并改年号为黄武。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孙权于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定国号为“吴”,史称东吴,也称孙吴。东吴共传五帝,历五十一年,于天纪四年(280年)被西晋所灭。

两晋十六国时期两晋十六国,顾名思义指的便是西晋、东晋以及北方曾经存在过的十六国割据政权,而除他们之外,实际还存在过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谯蜀、桓楚、翟魏、代国、宇文部、段部、吐谷浑等割据势力。

1、西晋(266年至316年)。西晋是继三国后的短暂统一王朝,由三国末期曹魏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所奠定。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接受曹奂禅位称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灭吴之后,结束分裂乱世,使得中原大地重新一统。司马炎去世之后,其子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乱政,随即引发“八王之乱”,胡人趁机发动叛乱,共传承了四帝五十一年的西晋,最终于建兴四年(316年)八月被汉赵所灭。

2、东晋(317年至420年)。“八王之乱”期间,司马睿南迁建康,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于建兴五年(317年)在建康重建晋廷,仍沿用国号“晋”,史称东晋。东晋共传十一帝,历一百零三年,最终于元熙二年(420年)被刘裕所篡,东晋灭亡。

△320年形势

3、成汉(304年至347年)。西晋末年,益州蜀郡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后李特第三子李雄并于西晋太安二年(304年)十月称帝,改元建兴,定国号为“成”。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故史称“成汉”。成汉共传六帝,最终于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被东晋所灭,其残余势力则于两年后彻底被消灭。

4、前赵(304年至329年)。前赵为西晋晚期匈奴贵族刘渊所建,其早年随西晋藩王参与“八王之乱”,后公然起兵反晋,并于西晋太安二年(304年)十一月以“兄亡弟绍”复汉为名,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汉。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刘渊于左国城正式称帝,改元永凤。“平阳政变”后,刘曜于赤壁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也称汉赵。前赵共传九帝,最终于光初十二年(329年)被后赵石虎所灭。

5、前凉(318年至376年)。前凉政权为西晋凉州刺史张轨所建,西晋灭亡之后,张氏虽表面向东晋和前赵称臣,但实际上已经形成割据政权,史称前凉。前赵光初七年(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建兴四十二年(354年),张祚称帝,废弃晋愍帝年号,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史称前凉。前凉共传九位君主,最终于东晋咸安六年(376年)被前秦所灭。

△338年形势

6、后赵(319年至351年)。后赵政权为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所建,石勒早年在刘渊麾下,后被前赵封为“赵公”、“赵王”,从312年起逐渐发展为割据河北、山东的势力,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太和三年(330年)九月,石勒正式称帝。后赵共历七帝,享国三十二年,最终于永宁二年(351年)被冉魏所灭。

7、前燕(337年至370年)。前燕政权为慕容鲜卑所建,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一统慕容鲜卑各部后,自立为燕王,定国号为燕,史称前燕,东晋被迫予以承认。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在击败后赵之后,慕容皝建都龙城。慕容皝去世后,其子慕容儁则于元玺元年(352年)十一月正式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到蓟城(后又迁都邺)。前燕共传三位君主,最终于建熙十一年(370年)十一月被前秦所灭。

△前秦曾短暂统一北方

8、前秦(351年至394年)。前期政权为氐族首领苻洪所建,乃是十六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苻洪早年先后投效于前赵、后赵和东晋,后趁着后赵内乱之机,苻洪于东晋永和六年(350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但不久便被后赵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统其众,率众占据关中,并于次年自称天王,定都长安,两年后称帝。前秦共历六帝,期间曾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后又迅速崩溃,太初九年(394年)前秦末帝苻崇在进攻西秦的战争中被杀,前秦灭亡。

9、后燕(384年至407年)。后燕为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慕容垂遂借机脱离前秦控制,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在荥阳自立为燕王,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建立后燕政权。后燕历七位君主,共二十四年,最终于后燕建始元年(407年)被北燕所取代。

10、后秦(384年至417年)。后秦政权为羌族姚苌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并于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定都北地,次年擒杀苻坚,并于太元十一年(386年)在长安称帝。后秦共传三帝,最终于永和二年(417年)在东晋刘裕的北伐中被灭。

△390年形势

11、西秦(385年至400年、409年至431年)。西秦政权为陇西鲜卑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乞伏国仁趁机于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4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改元建义,建都苑川,定国号为“秦”,史称西秦。太初十三年(400年),西秦被后秦所灭。但九年后乞伏乾归却重新复国,迁都苑川,乞伏炽磐时又迁都枹罕。西秦两次立国共历四主,最终于永弘四年(431年)被大夏所灭。

12、后凉(386年至403年)。后凉是前秦都亭侯吕光所建,苻坚于“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迅速崩溃,吕光遂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占据姑臧、一统河西,并在苻坚死后割地自立,先后自封酒泉公、三河王,后于龙飞元年(396年)自称天王,定国号“大凉”,史称后凉。吕光去世之后,后梁陷入内乱,在传承五位君主后,于神鼎三年(403年)在后秦、南凉、北凉的围攻之下灭亡。

△402年形势

13、南凉(397年至414年)。南凉政权为秃发鲜卑所建,吕光自立为天王后,本想拉拢秃发鲜卑首领秃发乌孤,但秃发乌孤却于后凉龙飞二年(397年)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年号太初。南凉共传三位君主,最终于嘉平七年(414年)被西秦所攻灭。

14、南燕(398年至410年)。南燕为前燕慕容皝幼子慕容德所建,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后燕在“参合陂战役”中被北魏击败,都城中山被攻破,后燕被一分为二,驻守邺城的慕容德遂于次年南迁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北魏天兴二年(399年),滑台也被北魏攻占,慕容德又率众向东逃亡,攻取青州兖州,入据广固,并于次年称帝。慕容德去世之后,其侄子慕容超即位,在位期间又遭到东晋进攻,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裕攻破广固,南燕灭亡。

15、北凉(397年至439年)。北凉为后凉建康太守段业所建,趁着后凉内乱之机,段业于后凉龙飞二年(397年)自立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建都骆驼城,两年后改称凉王,改元天玺。天玺三年(401年),沮渠蒙逊夺取北凉政权,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继承凉州王霸之地。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在位时,北凉最终于北魏太延五年(439年)被北魏所灭。

△420年形势

16、西凉(400年至421年)。西凉政权为北凉敦煌太守李暠所建,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建初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迁都酒泉,定国号为“凉”,并向东晋称臣,史称西凉。西凉共传三代,于永建二年(421年)被北凉攻灭。

17、北燕(407年至436年)。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但仅仅两年后(409年),慕容云便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北燕共传慕容云、冯跋、冯弘三帝,最终于太兴六年(436年)被北魏所灭。

18、大夏(407年至431年)。大夏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所建,早年曾在后秦任职,后于义熙三年(407年)背叛后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他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代,故定国号为大夏,又称胡夏、赫连夏。元嘉二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太子赫连昌即位,但在位仅三年,北魏便于元嘉四年(427年)攻破统万城,赫连昌之弟赫连定又在平凉僭称帝号,最终于元嘉八年(431年)彻底被北魏所灭。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则主要是分为南北两个方面,其中南朝主要是指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而北朝则主要是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曾附庸于北周的西梁国,不过存在感稍低。

△445年形势

1、刘宋(420年至479年)。也称南朝宋,乃东晋末年权臣刘裕所建。东晋末年内忧外患,刘裕以军功起家,对内平定孙恩、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攻灭南燕、后秦、仇池等国,一跃成为东晋末年绝对权臣。元熙二年(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禅让而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刘宋共传四世,历经十帝,最终于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被权臣萧道成所篡。

2、南齐(479年至502年)。也称南朝齐,乃刘宋末年权臣萧道成所建。萧道成在宋明帝时期曾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受命辅政的萧道成开始逐渐攫取朝中大权,并掌握禁军。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宋后废帝刘昱被杀,萧道成拥立刘准即位,被封为齐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接受宋顺帝禅位称帝,自立为帝,建立南齐。南齐立国仅二十三年,便于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被萧衍所篡。

△479年形势

3、南梁(502年至557年)。也称南朝梁,乃南齐末年权臣萧衍所建。萧衍本为南齐宗室之后,因此入仕后很快便做到了雍州刺史的高位,后因兄长萧懿被萧宝卷所杀,遂率众杀死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开始独揽朝中大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在群臣的拥戴和萧宝融的默许下,建立梁朝,史称南梁。南梁存国五十五年,后于太平二年(557年)被陈霸先所篡,其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残余势力则于北周武成二年(560年)被北周所灭。

4、南陈(557年至589年)。也称南朝陈,乃南梁末年权臣陈霸先所建。陈霸先于南梁末年入仕,因解救萧映而备受梁武帝器重,后又参与平定“侯景之乱”、抵御北齐进攻,得以位居司空。南梁末年乱局中,陈霸先杀死王僧辩,废黜王僧辩拥立的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朝中大权则全部落入陈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接受萧方智禅位,建立南梁。南梁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最终于祯明三年(589年)被隋朝攻灭。

5、北魏(386年至534年)。北魏政权由拓跋鲜卑所建,乃北朝第一个王朝。前秦于“淝水之战”后崩溃,拓跋珪遂于前秦太安二年(386年)纠集旧部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又改称魏王。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并于同年七月迁都平城。此后,北魏先后攻灭后燕、大夏、北燕、北凉、等国,于太武帝拓跋焘时统一北方,又于孝文帝拓跋宏时迁都洛阳。“六镇之乱”和“河阴之变”后,北魏皇室大权旁落,最终于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535年形势

6、东魏(534年至550年)。北魏末年,尔朱荣于“河阴之变”后掌握朝政,后魏孝庄帝元子攸杀尔朱荣,但随即又被尔朱荣侄子尔朱兆所杀,尔朱兆又改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尔朱氏势力,杀元恭,改立元修为帝。永熙三年(534年),元修因不愿受高欢控制,遂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便于同年十月改立元善见为帝,仍沿用国号“魏”,史称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东魏被高欢之子高洋所篡。

7、西魏(535年至556年)。西魏政权由北魏重臣宇文泰所建。永熙三年(534年),元修逃入关中投奔宇文泰,但同年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便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仍沿用国号“魏”,史称西魏。西魏共传两代三帝,历二十二年,宇文泰于魏恭帝三年(556年)病逝后,其侄宇文护掌权,次年魏恭帝被迫禅位,西魏灭亡。

△557年形势

8、北齐(550年至577年)。东魏政权由北魏末年权臣高欢及其子高澄所奠定,高欢去世之后,高澄承袭其位,但不久便被家奴刺杀身亡,其弟高洋又继承其位,并于武定八年(550年)五月,迫使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齐”,建元天保, 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北齐共传六帝,享国二十八年,最终于隆化元年十二月(577年1月)被北周攻灭。

9、北周(557年至581年)。北周政权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觉继承天王、周公之位。次年初,宇文护废西魏恭帝,拥立宇文觉为帝,定国号为“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北周共历五帝,享国二十四年,最终于大定元年(581年)二月被权臣杨坚所篡。

△589年形势

如上,从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汉建魏,就此拉开魏晋南北朝乱世序幕,在此后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岁月中,中原大地虽然曾在西晋时短暂统一,但基本处于战乱之中,直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攻灭南陈,天下才重归一统。

而在此期间,先后诞生过大量或统一、或割据的政权,而以上三十个只是其中实力较为强劲的而已。除了他们之外,还曾短暂存在过燕国(三国时公孙政权)、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谯蜀、桓楚、翟魏、代国、宇文部、段部、吐谷浑、西梁等割据政权,这些政权要么存在时间较短,要么长期沦为附庸,因此并未将其列入。

相关文章

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可能统一吗?

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是:近代被日本侵略全部占领,长期沦为日本殖民地。二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又被美苏协商划定了三八分界线,而后美扶持李承晚成立亲美政权,苏扶持金日成成立亲苏政权,从此就正式形成了朝鲜分别成立两个国家政权的分裂局面正式形成分裂。要说还能统一吗?现时看来不可能统一,因为南北两个政权体制差别特大...

天国到底好不好?如果太平天国推翻清朝中华发展轨迹将何去何从?

中国为什么会经历了晚清那么腐败无能的时期呢?那是因为长期锁国不知道西方工业的厉害。那新中国又如何能够崛起呢?靠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团结百姓,另外一个坚持斗争。 我们先来看看,太平天国的战力。通常这个政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都是一些农民什么的在指挥、战斗,他们的装备很差,打仗只靠不怕死的冲劲。但是事实上...

清朝很富,人才很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呢?

导致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清王朝“被历史抛弃了”。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被摧古拉朽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抓住了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红利,顺势掌握了“世界的大势”,发展起来自然顺风顺水、一日千里。反观清王朝...

溥仪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是什么意思?

【追索历史,探寻过去】 1908年,光绪临终前得知慈禧给自己的继承人是年幼的侄子溥仪时,沉默了半晌,说了8个字:又是一个傀儡皇帝。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年仅两岁多的溥仪继承皇位,是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光绪登基的原因及理由自咸丰帝起,可以说皇家子嗣是异常凋零。咸...

明朝亡于李自成的大顺,真的是刘伯温“遇顺则止”的预言灵验了吗?

又要说到《烧饼歌》了,刘伯温真是个大仙。 《烧饼歌》中,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树上挂曲尺”指的是明朝的“朱”姓,下一句“遇顺则止”,指的是遇到“顺”,明朝就灭亡了。 至于这个“顺”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解读《烧饼歌》的人,都有两种看法。 第一看法认为,“顺”指的是李...

溥仪“一人祧两房”:过继给慈禧的儿子同治,为何还要兼祧光绪?这是谁提议的?

我是大话君,我来答。 溥仪是满清的最后一任皇帝,他是慈禧临死前指名要过继给亲儿子同治帝,随后又在张之洞等大臣的建议下又将溥仪兼祧(过继)给光绪帝,因此出现了题主的所问。 晚清子嗣凋零清朝从康熙以来子嗣十分旺盛到直到咸丰帝开始只有两儿(其中一子早夭)一女,可以说子嗣凋零(其中原因笔者不详细说明)。直到...

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你好,我是国风 好吧,这么跟你说。即假设你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强匪,占领了一个村庄。再假设你没有吃人的习惯,还需要到村里三天两头抢点粮食喂饱肚子。你会在抢粮食的同时把村里的人杀个精光吗?什么人会傻到不知道把人杀光了之后自己吃饭的本钱都没了! 再说张献忠,他是个农民起义军头领。本身就是个农民,即便有些暴戾...

清朝为什么叫清朝?有什么历史依据?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为什么叫清朝呢? 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骑着一匹大青马逃难,后边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追赶他。马跑得太累了,这个大青马就累死了。努尔哈赤非常伤心,就对这个大青马说,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我这国号就叫“大青”,这个“青”和“清”是谐音了。当然这个故事纯...

越南被中国统治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没被同化成一个国家?

古代中国一直没有在南越建立过政权,所以说对越南统治一千多年的说法不准确。而且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与近现代国家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这个“朝”字,强调的是统治力,而不是近代英语里的“country”。中央政府统治力下降或改朝换代的时候,周边的独立政权就会多起来。独立的那个北越国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军...

梁朝是哪个朝代?

梁朝属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从公元402年东晋灭亡,到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的170年间,形成了一个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利用齐宗室内斗的机会,带兵攻入建康,次年(502年)灭掉齐,自立为帝(梁武帝),改国号为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