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氢燃料汽车中国造不了,这是为什么?

2020-10-30社会906

氢燃料电池中国造不了?别闹!

正确的原因是,这么一种不严谨的,甚至于近乎扯淡的东西,如果一个无知百姓、网络写手不懂技术,还觉得我们不造氢能源车是因为“技术落后”就罢了,但是一个稍微懂点专业技术的人都知道,氢燃料电池造出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实用前景为零,应用概率为负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造??

先把论点放在这里:未来新能源车,能且只能有电动、油电混动这样两种。氢能源别看现在吹得有声有色,实际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究其原因,“加氢”这种模式不合逻辑。

为什么不合逻辑?我看到很多答主说了一些能量转化效率太低,成本太高等方面的问题,然而,这些东西没有说到点子上。真正氢能源汽车的死穴,我就两个字:安全。

氢能源安全有问题?很多人可能脑子理解不了:氢是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不假,但汽油易燃易爆,这也跑不了啊,现在哪里汽车自燃报废乃至烧死人还是新闻吗?

这就是普通百姓和专业人士看问题的不同之处了。一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那都是耍流氓。这些门外汉的业余说法站在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说。是不值一提的。

联系剂量谈毒性,最简单的道理,吃5颗蓖麻籽,大概率只是拉稀,喝1-2克甲醇,及时送医院应该也能抢救回来。但是如果你要是觉得喝1克甲醇没有事,那就嚼0.1克氰化钾尝尝鲜,那恭喜你已经进入了极乐世界……

不同的毒品,毒性不同,致死剂量不同,而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也是不一样的。

氢到底有多危险?事实上,同样危险品,也是分级的。举个例子,同样毒物,吃1克甲醇,大概率死不了人,然而吃0.1克氰化钾,肯定死得透透的。

放心,这方面的标准,国家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

关于危险化学品,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关于安全方面的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号GB18218。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是: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这里专业术语很多,不展开讲了。

打开GB18218,找到第4.1.2节里,明确列出了汽油的临界量是200吨。那么氢是多少?5吨!(这里注释一下,CNG是50吨)换言之,敲黑板划重点背概念:氢的危险程度是汽油的40倍。这个有法可依、有案可查,对于这个,请死记硬背(如果你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大概率要考到这个点),一般民科就不要发挥想象加以辩论了,没有你们任何解释的空间。

如果对5吨还不以为然,那么再给你补一句,同样GB18218,里面规定TNT、黑索金烈性炸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是10吨……也就是说,氢是一种比炸药还要猛一倍的烈性危险品。

安全标准是无数前辈的血和生命,没有什么可谈的。 对于一般企业重大危险源,基本上就是两条,第一,全天候监控,特殊管理,安监局专人检查盯防。再一个,有一个明确规定: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方圆1km距离之内,不允许出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城市加氢站,储量超过5吨的想法,基本上就不要有了。

城市里出现了重大危险源而又没有监管,会是什么结果?自己想想2015年天津爆炸,就是某企业违规违法瞒天过海,超量储存危化品导致的下场。

5吨氢就构成重大危险源,看似氢能源车加氢才几公斤远远沾不到边,但对于加氢站而言,可绝不是什么美妙的事。

好了,难道5吨就是加氢站上限了吗?答案不是的。 我们再看第二个国家标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办法》,GB35181。

GB35181第6.3条,明确规定,城市建成区里不得出现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如果有,那好,消防部门可以直接判定重大火灾隐患,当场查封。

注意是最高等级的直接判定。不带限制条件的那种(有些情况譬如说加了防火墙、自动灭火系统等等就可以放宽条件,但这个不能)。再一次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在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的考试里,都是重要的考点。每年必考。记住这一条,参加消防工程师考试,至少不会得零分(笑)

在GB35181上面,只写了一级加油站,没有一级加氢站?那是因为加氢站目前数量太少,标准没写上而已。你可以考虑城市里建个一级加氢站试试……

好了,关于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氢站又是怎么写的呢?这个地方我们也是有法可依的:

GB50156《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516《加氢站技术规范》

这里怎么写的呢?GB50156里面规定,一级加油站的标准是油罐总储油量是大于150立方米的加油站,但但柴油2方算1方。所以能储存100方汽油,100方柴油的加油站,还是二级站。

按一辆汽车油箱50升计算,一个二级加油站补一次油,理论可以加油150/50*1000=3000辆车。这是一个城市加油站的符合安全标准的最大规模。

但是加氢站就要严苛多了,一个一级加氢站总储氢量……我提示大家一句,查阅目前世界上所有加氢站的资料,最大的加氢站储量为1吨。这就是标准。

1吨氢能干什么?按照一辆丰田mirai的每次加氢5KG的需要来看,也就是200辆车,200辆车啥概念?一个大加油站两小时的水平……

200辆车还是理论值,譬如说我们上海安亭加氢站官网上明确有写“储量0.8吨,可供20辆氢能源大巴或者50辆氢能源汽车加氢之用”。

一个加氢站补一次氢,只能加这么点车,呵呵。。

安全储量不敷使用,满足使用的储量不够安全,这才是氢能源汽车不能承受之重和根本过不去的坎。也是我一开始说的“氢能源汽车的加氢模式不符合逻辑”的关键之所在。

一个加氢站,200辆车就加空了,如果现在所有加油车都变成加氢车,这加氢站门口排大队,甚至排好几天加不上氢,简直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换言之,很还是充电简单粗暴而又可行,尽管充电慢,但是比加氢,还是要快得多的。

对,没错,充电比加氢要来得方便和快捷,是不是很难理解?然而联系理论稍一论证,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这里不是理论荒谬,而是因为目前氢能源汽车实在太少罢了。等数量上去以后,不信可以试试。

当然有些支持氢能源的人还不服,尽管加氢这条路走不通,但是如果采用现场电解水制氢,根本就不存储或者少量存储氢,是不是可以规避储存方面的安全问题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我们不谈现场制氢的成本——什么水煤气、天然气催化裂解之类低成本的制备方法统统不能用了,氢气成本翻个好几番——这是技术问题不是安全问题。就单独谈一点: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电解水工厂、电解食盐水工厂属于危险性最高的甲类厂房,要求单独独立建设,不得贴邻民用住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和周遭民用建筑最起码保证25-50米的距离……

这还没完,更要命的是,按照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产生1吨氢的同时,同时产生8吨氧,不要觉得氧气不是危化品,它也是。学过高中化学的都懂,木头、铁、油脂空这些空气里看起来不怎么易燃的东西,到了纯氧里烧得那叫一个欢。在纯氧环境下,汽车轮胎摩擦力足够让橡胶轮胎变成四把火炬,还有铝制轮毂,铝热反应大家都学过……

那么一个二级加油站对应的每天能加3000辆车的加氢站,每天产生多少氧?

5kg/辆*3000辆,再除以1000,得出需氢15吨,那么每天产生氧气的数量就是15*8=120吨。

安装GB50016,氧气属于乙类危险化学品第4项,按照GB18218,氧气200吨构成重大危险源。

好了,在城市里设置现场制氢站,基本上等于在城市闹市区建设无数个甲类工厂的同时。再放无数个乙类仓库,两天时间就变出无数个重大危险源,这TM脑洞得开有多大?

应急管理部、环保部、城市规划局、消防大队:这种无脑要求,劳资一个都不批,休想……

其实现场制氢的话,这方面也是有标准给大家堵脑洞的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

读完就知道,算了吧,想太多了,洗洗睡吧……

这些相关国标都读完,大家对氢能源汽车的看法基本就是一句话:

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不怕死你来上。

所以,为什么我国不发展氢能源汽车?很多车评人无知者无畏,很多百姓无非就是跟风说说罢了,但是真正的投资方、车企老板,涉及自己的金钱和名誉,为了自己的前途,在投资之前,不可能不把相关利害搞明白。

再说,我们消防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应急管理部那些安全专家,也不是吃素的,平日看这些媒体人几瓶青啤下肚不着边际的吹牛无所谓,但是真正想落到实处真的要修加氢站的时候,他们就站出来告诉你:

这个不合标准,不能修,氢能源,死心吧。

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此不现实的东西,日本人,丰田本田的领导们,应该也不傻,应该也能看到,为什么却不惜代价,下大力气搞了好几年甚至好几代呢?

这个原因,我也想不明白。虽然不管第几代,丰田的Mirai都离实用的距离远之又远,但是事实也可能是这样的:

虽然民用氢能源是不靠谱的,但氢燃料电池,氢动力,应用在军用、宇航等方面就不一样了。不仅可行,而且十分现实。

别说GB18218、GB50016之类民用标准管不了军用设施,就算管得了,重大危险源距离城市建成区不得小于1km的标准,城市建成区不得设置一级加油加气加氢站的要求,对于设在荒郊野岭、人迹罕至之地,远离大城市的军事基地、宇航发射中心也根本就不是事儿。

文章一开始说了,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安全方面也是离开距离谈危险性无意义啊。。

偏偏日本又是个战后受到美国主子严厉管制,不允许开发武器和军事的非正常国家,明面上不能大力发展军备。所以,氢能源汽车,也许根本就是个日本偷摸发展军备幌子遮羞布?障眼法?那我们可就要小心了。

所以,世界各国对氢能源汽车大都避之唯恐不及,偏偏日本却一根筋似的研究,无比的上心,真的是日本在这方面技术先进吗?

如果这么想的话,就真的是跪久起不来啦。

相关文章

氢燃料发动机与氢燃料电池是一回事吗?

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有异同点。笼统地说,氢动力汽车包含一部分的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氢燃料电池车。一般来讲,氢动力汽车指氢内燃机汽车,就是直接把氢气供入气缸燃烧,和传统汽、柴油车没有太大区别。而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核心是电动机,它没有发动机。燃料电池的燃料有很多,像氢气、甲烷、乙醇等,主要燃料是氢气...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毒饵”的说法您同意吗?为何?

氢燃料汽车「毒饵」的说法是正确的氢燃料电池 动力电池 叫嚣氢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机构,其话术的关键词为“氢燃料电池”的“续航能力”更强。然而这是在混淆视听,同时也是曲解了两类电池的功能,以及哄骗不具备电动汽车结构常识的所谓汽车爱好者——是一群门外汉的假想与自嗨。否定这种车存在的价值...

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哪个更有前途?

先上结论:锂电池会继续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锂电池汽车会取代传统燃油车,氢能在能源领域会发挥更大作用。 1、锂电池会继续发展。虽然目前锂电池相比传统燃油车,存在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问题,但电池就在继续发展,未来充电时间会显著减少,换电模式形成标准且广泛应用后,会显著提升锂电池的应用水平和使用范围...

苏轼到底有多厉害?

古今天才不少,全才却不多!苏东坡便是这不多的全才之一,且是顶尖的全才!那么苏东坡到底有多厉害呢?狗子今天为大家简述苏东坡诗、词、文、赋、书、画、政治、思想、烹饪、酿酒等等各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诗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宋诗大不如唐诗之盛,可取者寥寥无...

王昊什么名字好听男孩?

你好,名字可以从时节、时代、出生地、诗句、哲理、成语、希望等方面构思。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名字如果“诗中有名,名中有诗”,则更是巧妙。而在取名时建议家长多多考虑未来长居之地的语言和普通话的发音,避免不良谐音或近音。在此,祝愿刚刚晋升为父母亲的家长都能为孩子取一个称心...

上汽大众跟一汽大众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区分?

先看一下2017年汽车销量情况,大众汽车集团2017年全球交付量达到1070万辆。国内市场方面,一汽大众在2017年奇迹般地跑赢大盘,全年热销1,405,088辆,而上汽大众继2016年后再次突破200万辆以2,063,057辆蝉联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下面大概四种情况分析: 一、背景 1985年德国...

泰坦尼克号死了多少人?

泰坦尼克号”共载运2207人,其中乘客1316人,船员891人。船难发生后,究竟有多少人葬身海底呢?各方面的统计不一。某些消息来源说是1635人,美国调查庭说是1517人,英国调查庭说时1490人,而英国贸易局则说是1503人,这其中,以后者的数字似乎最为可信。但无论如何,“泰坦尼克号”事件都是二十...

韩寒赛车什么级别?

韩寒非常有赛车天赋,目前主要参加的是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 他参加这两项赛事都驾驶1.6L排量的POLO劲情赛车(两个比赛驾驶的赛车不一样),拉力赛叫国家杯组,场地赛叫1600cc量产车组。 他的成绩始终非常不错,是07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种子车手;目前在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积分榜...

不考虑保值,至少开七八年的话,领克01,天逸C5,逍客选哪个比较好?

这三个车的话,不考虑保值我觉得首先淘汰逍客吧。抛开保值率和后期用车等方面的话,逍客跟领克01和天逸C5根本没有可比性,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了。 首先说说天逸C5,这车我很喜欢的,有个亲戚就是开这车,当时同级都看了一圈,最后综合下来选了它。虽然这车车型、技术上有点老了,但是非常成熟,是一辆非常均衡的车(...

《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哪个更精彩?你怎么看?

作为许多人玄幻小说的启蒙,斗罗和斗破算的上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巅峰之作。 在小说改动漫的大潮流下,这两部小说也成了国漫爱好者关注的重点,从动漫来讲,斗破苍穹的反响与评价显然不如斗罗大陆。这其实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首先斗罗大陆的制作方玄机在国漫方面,已有很多的经验,国漫崛起就是在近几年,从以前的日本几...

偷窥是变态吗?

没有什么变态一说儿!起码,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生(尤其是男性)的一个时段或很长时间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一般偷窥都是以性目标为主导的行为。即使是已婚的男人(也有部分女性),也有想看看更多异性私密或身体某些部位的愿望。甚至能有去想进一步得到异性的冲动。 至于能否去做,怎么做到,那就是千差万别的事情了。也...

一天中什么时间段最热?

同意 @地理答啦 的说法。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是14点。不过如果非要较真扛一下的话,如果非要解释你所说的为啥17点最热的话……可能是因为“朝九晚五”,17点正值下班时间,行驶中的汽车数量更多,排放废热更多,因为是北京城区,热岛效应更是被放大了;还有就是,如图所示天气状况,上午至中午段云量不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