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与《把酒问月》,为什么两位诗人都“把酒问月”?

2020-11-27文化766

问好!谢邀。

我对同样都把酒问月的,都脍炙人口的,苏,李的一词一诗,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赏苏轼的那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因为从念诵方面的感觉来讲,苏轼的更琅琅上口。而李白的”青天有日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就稍显呆板一些。

但是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是以问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空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无奈。

正如李白的那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于人相随”。

不论古时还是今日,能与人相随到永远的只有日月星辰,连山川河流都不能与人步步紧跟的。

而日月星辰中最能引起暇思的就是明月了。

想想在古时候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湛蓝天空中皎洁的明月下,那正在借酒消愁或借酒助兴的诗人的目光怎能不与天上的明月交集吗?

但诗人手中的酒杯却不能与天上的明月碰撞,无奈之下只有靠声音来链接了,接着就脑洞大开。。

于是向明月探寻古人的信息,向明月遐想自己的未来,向明月倾诉自己的迷茫。向明月抒发人生的感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虽然有对牛弹琴之嫌,但这正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或者说没有浪漫情怀者是成不了诗人的。

而我认为此时的诗人一定感觉到了自己只不过是在星月轮转中的一粒尘埃,触摸不到过去,确定不了自己的将来,思念的亲朋好友不得见,逝去的时光不复转,又发现就连月亮自己也保证不了自己天天圆满如意,何况凡人乎?

于是便有了苏轼的那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总而言之凡是举杯邀明月的诗人都是孤独寂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诗人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其实也是在感慨月亮的孤独寂寞。

但那一句:”高处不胜寒”好像也不单单是诗人对月亮的同情,也是在同情诗人自己。

相关文章

能否称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吗,为什么?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从小爱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点不容置喙。 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等,都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

要说让我感到惊艳的名字,金庸老爷子小说里出现的名字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李莫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李莫愁一辈子没有参透情为何物,李莫愁如此,世人亦是如此,情为何物?李莫愁,多么讽刺的一个名字,明明不要愁,却愁了一生。 木婉清 出自“水木清华,婉兮清扬”。 水木清华出自西晋诗人谢琨《游西池...

现在还有诗歌吗?为什么?

现在还有诗歌吗?为什么? 现在不但有诗歌,而且多得已经烂了。烂得成了灾害,成了诗歌的蝗虫。有人会问,诗歌在哪里?诗歌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最后的诗纸刊里,在碎纸篓里。在时代淘汰中挣扎存活的诗纸刊成了被一小撮卖艺者把握的真理阵地,也是为一小撮服务的高级娱乐场,一般门口都写着“生人勿进” ,就像防病毒一样...

“班门弄釜”一词从何而来?

“班门弄釜”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现在这句成语,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原文】采石江头,李太白墓在焉。往来诗人,题咏殆遍。有客书一 绝云:“...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出处和意思?

出处: 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 原文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意思: 得到了它是我的幸运,或者说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注定啊。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 扩展资料:徐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什么意思?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意思是:得到了它是我的幸运,或者说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注定啊,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 原文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内容是“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扩展资料:徐志摩(近...

“无酒不成礼义,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不成世界,无气常被人欺!”说的对不对?

谢谢邀请,自古有众多争论,我给大家讲一段苏试父子对酒色财气的一段趣事,不妨各取所需。我认为最经典:一日苏洵叫苏轼和苏辙到身边问话,评价酒,色,财,气论长短。苏轼认为:无酒不成席,无色乃路静人稀,无财难以度日,无气反被人欺。 苏辙以为: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才是致命恶虎,气是移祸根苗。二人争论不...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此句脍炙人口的诗出自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春日》,谈到春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赞美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春风和煦、春光明媚连珠一样涌出,然而朱熹不然,与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与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春》不同,荡开一笔,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我们共同来赏析方解其中味: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

伟大诗人屈原是哪个朝代的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

何以笙箫默前一句是什么啊?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1.释义:琴瑟的音律都已经出来了,为何笙箫却依旧沉默。既然都开始了,又怎么忍心最终没有结果呢?表达了一种对爱情的坚贞执着,无论多少险阻,都永不放弃。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爱情的信心,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祈愿。相信两个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守住自己的爱情,并创造出最灿烂的和谐。...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是一盏绵长甘冽的雄黄酒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再现了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祈福平安的风俗图景。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因为中国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而广为人知。清代诗人李静山诗赋市井人家...

余光中写给李白的那首《寻李白》,怎么样?谈谈你的看法?

余光中说:“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作解读《寻李白》的一把钥匙。 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