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历史地位?

2020-06-21综合708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因而汉代以来一直被称为“杂家“。当然,历史上号称“杂家”的《吕氏春秋》并不是混杂不分,毫无原则的。《吕氏春秋》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特点是:博采各家学说,但不取鬼神、迷信的思想,而是吸取各家比较进步的思想。如对于儒家,主要吸取其民本思想、修齐治平思想;对于道家,主要吸收其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墨家,主要吸收其薄葬的思想;对于法家,主要吸收其法治思想。《吕氏春秋》虽采取各家学说,但所采取的观点之间,并不牴牾。因此,《吕氏春秋》可谓“杂而不杂”,具有博综众家的融合倾向。

相关文章

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真的是一字千金吗?

《吕氏春秋》当然不是一字千金了,该书有十万多字,如果一字千金,那这部书就真值钱了。所谓的一字千金说的是能修改《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字,不论是错别字还是思想不正确的语句,都给修改一字千金的酬劳。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能修改《吕氏春秋》中的字,这充分表现了吕不韦及其门人治学严谨,但是对嬴政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嫉贤妒能,刚愎自用,睚眦必报,宠辱皆惊.什么意思?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妒忌。 刚愎自用,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 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宠辱不惊,指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

历史上清末真的有阎孝国这个人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没有。阎孝国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被设计得有血有肉,虽是反派首脑但也不泯人性,最终都没有杀死自己“终生为父”的老师陈少白。 其实阎孝国最后已经丧心病狂了,虽然他听见轿子里不是孙文,但一心认为诛杀孙贼,报效国家的他已经不能允许自己把孙文放走了,他宁可相信自己杀死的人就是孙文,好让自己的报国之心得到一丝满...

我想开一个小店,投资5万左右,也不需要赚多少,一个月有6000就行,能给点意见吗?

你很成熟的一个人,你的这个主义很实在。我见意你,就是最亲属的人的话,也不一定,使合你的条件。别人的活之能做参考。你自己去实地看查一下,我们这个大市场上,你自己任为干什么,那一行使合你。你就深度的彻底的去关查,考查谁。不要抱着试试的那种活思想。没有干不成功的项目吧。我说的对不对,请你看看,大家朋友们,...

李斯最恨吕不韦为啥没把《吕氏春秋》烧了毁尽?

第一,历史上的李斯并没有恨吕不韦,至少目前的史书中是没有任何记载可以支撑这个观点的。 第二,《吕氏春秋》一经出世,便被称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后来又经过吕不韦“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如此便彻底流传开来了,所以怎么烧? 正如最被李斯敌视的儒家,即使是经过那般的焚毁,但是因为流传过久的缘故,所以...

他2婚2离,61岁被身价9.8亿富婆“逼婚”,王为念怎有如此魔力?

王为念,北京有名的快嘴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与敢说为快,敢笑为荣,高谈阔论,情感天空无人比,阔谈高论问谁及! 曾经作为电视剧演员的王为念,出演过《扬家将》里的杨七郎,也演过辽将韩廷寿,还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出演过。后来进入中央电视台,近期10届都一直在春晚录制,并受王芳邀请,参与星光大道综艺节目《谁...

吕氏春秋存在吗?

吕氏春秋还存在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

什么是思想?什么是理论?

思想的字面意义可理解为人的思维和意识的表现,引伸为人对事物规律的总结,也就是思维结果的反映,最顶极的思想体现人的智慧和觉悟;理论的字面意义为,人对事物运行规律总结后的集中表达,利用人类高级思维对已知总结和未知推理后的文字语字体现。思想和理论如影随行,相互促进和呼应,思想是理论的推动力,理论是思想的集...

在哲学意义上,思想和理论区别在哪里?

认知框架来挑战这个问题。 从载体上来说,思想的载体是大脑,而理论的载体是书籍。思想跟理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它们也有联系。 但理论与思想是有联系的,而且还是一个强联系学习理论,对理论进行心理表征,书籍上的理论通过学习就会变成大脑里的思想。 同样的一个理论,每个人对它的认知解读,会不一样,有时甚至可能完...

为什么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做出了丰功伟绩,却被后人骂为暴君呢?

谢大历茶馆先生邀! 这个问法其实并不准确,秦始皇在古代与隋炀帝的“待遇”一样,都被视为荒淫无道的千古暴君,直到近代才有所翻案,对其有“千古一帝”评价,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在知识界并未形成共识,争议很大,近现代反对者主要以人权作理由,抨击秦法为愚弄民众、践踏人权的恶法。他们所持的观点是,任何历史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