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依托能源基地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学科

2023-08-20综合101

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做客西部网

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做客西部网

西部网讯 7月6日,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做客西部网“陕西高校书记、院长访谈”与广大网友在线共话榆林学院发展。赵红星在访谈中谈到了榆林学院的变化,动情的说:“我在榆林学院生活工作了近30个年头,见证并亲身经历了榆林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十年前后对比 榆林学院变化巨大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也是榆林学院重大变化的十年,这十年里,榆林学院完成了升级本科院校,完成了以能源化工学科专业为主、生态农业等三个专业辅助的四大学科体系建设。

十年之前榆林学院在校学生只有两千多人,现在榆林学院的在校学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达到12000多名,本科生8000多名。十年之前榆林学院的实验仪器设备也就价值几百万元,而现在已经接近7000万元;十年之前,图书资料20多万册,现在纸质图书88.3万册,电子图书125余万册。十年之前,榆林学院当时在校的学生都是陕西娃,而现在生源覆盖地已经达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十年之前,榆林学院的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寥寥无几,而现在教授30多名,副教授130多名,博士51名,硕士研究生308名,还有外籍教师和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单单从数据上就能看到榆林学院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依托榆林能源基地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专业学科

榆林学院所在地榆林市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煤、油、盐、气等矿产在国内储藏非常丰富,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目前榆林正在以建设国家知名、国内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绿色农业特色基地。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榆林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省市政府投资1.15亿元,重点建设榆林学院的能源化工学科,发展非常快,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学科为主体的学科体系。

产学研结合紧密 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榆林学院产学研结合紧密,学院设立了12个研究所(中心),榆林市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先后落户学院。以教授、博士为主的科研团队,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技项目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张雄博士的“沙漠高速公路风沙防治与景观设计研究”项目,解决了陕蒙高速公路绿化问题;马亚军、卢翠英、张亚、闫龙等博士的“提高天然气制醋酸的催化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工艺及其储存研究”、“表面活性剂在低渗油田中的应用研究”、“工业废水降解的催化剂开发研究”等项目,解决了能源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榆林学院已有5名研究人员成为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科研人员已成为榆林科技发展的生力军。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西部网访谈直播室,这里是西部网与陕西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陕西高校书记校长访谈录,今天请到的嘉宾是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博士,欢迎赵院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榆林学院围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首先请赵院长给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我们榆林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榆林市的区位优势。

赵红星: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做客西部网,与广大网友在线共话榆林学院。我在榆林学院生活工作了近30个年头,见证并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榆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属多科系本科院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以前是一所以师范为主的专科性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为榆林学院。现在省市政府正大力支持榆林学院发展能源化工方面的一些学科专业,目前榆林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学科专业为主、生态农业等三个专业辅助的四大学科体系。

榆林学院所在地——榆林市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片土地上有丰厚的黄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都在这里相融交汇,形成了丰厚、独特、壮美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榆林也是资源富集区,煤、油、盐、气等矿产储藏非常丰富,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榆林的经济迅猛发展,GDP连续八年增长率都是全省第一,2009年榆林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目前榆林正在以“建设国家知名、国内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绿色农业特色基地”为目标,力争把榆林打造成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榆林的经济快速发展,为榆林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榆林学院是如何围绕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抓住这个机遇的?学校办学的定位、发展思路、目标是什么样的?

赵红星:办学定位对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榆林学院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我想说说近十年来榆林学院在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方面的情况。十年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际,榆林学院人当时是高专人,已经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遇到一个大的机遇,要抢抓这个机遇,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所以当时就提出把“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应该说在省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榆林学院人的努力下,学校升本如愿如期得以实现。升本以后,榆林学院人又认真思考了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榆林和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明确了学院以后发展的办学定位。

在讨论办学定位的时候我们分了三个层面:一是服务面向定位。榆林地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这是一个大背景,当时考虑的第一个服务面向定位就是一定要立足榆林、面向陕北、服务周边,重点是在服务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做文章。二是学校办学层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方面的定位。学校也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实现以能源化工学科为主的学科建设目标,同时把学校建成一所以工科、师范教育、生态农业、管理四大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多科系本科院校。三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目标就是我们着力培养具有基本专业技能、适应面宽、适应能力强,并且有一定创新能力,同时具有科技、应用、推广、转化这方面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围绕学校的定位,学校提出了当时发展的方针,就是“抢抓机遇,扩大规模,发展特色,提高质量”。经过了五年多的时间,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科机构调整了,同时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应该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增强了。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08年以后,学校认真思考了新形势,外婆,面对新任务需要调整了原来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以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办学。在这一理念支持下榆林学院,学校的办学方针也做了调整,就是“坚持内涵,坚持特色,坚持质量,稳定规模”。我们的建设还有一个抓手,那就是本科教学评估,这对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不错的成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十年前后对比 榆林学院变化巨大

主持人:赵院长刚才介绍了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榆林学院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过程,经过这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今天榆林学院的面貌是不是已经焕然一新了?

赵红星:你说的非常正确,以前来过、后来又到榆林学院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对于榆林学院的发展也感到非常的振奋。西部大开发的十年,也是榆林学院快速发展的十年,我想从三个方面说明一些学校的基本情况:

第一,十年之前榆林学院在校学生只有2000多人,现在榆林学院的在校学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达到12000多名,本科生8000多名;当时榆林学院的仪器设备总值是几百万元,现在接近7000万元;当时图书资料是20多万册,现在图书资料纸质的图书88.3万册,电子图书125余万册;当时在校学生都是陕西的学生,现在生源覆盖地已经达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在新疆黑龙江、河北、河南等20多个省市区进行招生;榆林学院的师资力量也有很大变化,十年前基本上没有硕士研究生,而现在我们聘请教授30多名、副教授130多名、博士51名、硕士研究生308名,还有外籍教师和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从这些数据上你可以看到榆林学院在十年的时间里面变化是巨大的。

第二,升本以后,省市政府非常重视榆林学院的发展与建设,尤其是结合地方经济提出了榆林学院加快能源化工学科类建设。省市政府投资1.15亿元,重点建设榆林学院的能源化工学科,现在到位资金已经接近9000万。在这样的支持力度下,我们学校的学科发展非常快,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学科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同时,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等五所省内高等学校进行了对口资源共享,这对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第三,我想说说校园的变化。榆林学院以前是在沙丘上建设的一所学校,非常简陋,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一所园林式的校园。现在的校园可以说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鸟语花香,成为榆林市一道亮丽的景观,经常有市区居民在学校游玩。

主持人:也是可以进去感受一下我们学校的氛围。

赵红星:并且学校在这方面也得到了政府很多的认可,2004年教育厅授予榆林学院“文明校园”称号,建设厅授予 “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今年5月国家绿化委员会又授予学院“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依托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 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学科

主持人:过去榆林学院的发展不仅是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的发展,从校园文化的气息也能感受到榆林学院的变化。您刚才说榆林学院的发展是依托能源大市——榆林市,我也了解到能源化工学科已经成为榆林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这是不是榆林学院学科建设非常重大的转变?

赵红星:这是榆林学院非常重大的学科调整,也是榆林学院办学方向上的重大调整,我们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需求来决定的。榆林近几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数据显示,榆林在陕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个增长主要就是依赖于能源化工这方面的收入。所以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了办学方向。十年前或者说升本之前,学校的基本学科结构是以师范专业和农林牧专业为基础,现在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进行重大的学科专业的调整,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学校提出“巩固师范专业、突出农牧特色、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类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口号。

主持人:您在这里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榆林学院都有哪些特色的专业?也给想要报考的学生提一些指导意见?

赵红星:榆林学院升本以来,应该说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尤其能源化工类学科的发展,在省市两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非常迅速。这是我们的特色专业,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想告诉广大网友的是,我们有省级重点专业也有省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也根据学科结构和发展要求设立了一些重点专业,像园林、工程装备与控制等专业都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

产学研结合 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能不能再介绍一下目前榆林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特别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榆林学院和当地政府也有很多的合作项目,能不能讲一下成效如何。

赵红星:这个话题是比较重要的,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大职能,服务社会的职能中产学研结合是重要的方面。我们学校在服务社会方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的需求进行科学研究,还有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有几个方面我说一下。

第一,是我们学校设立了四个研究中心、八个研究所,同时在省上的支持下,省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陕北绿色文化博物馆都落户我们学校。榆林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学校的产学研结合,已经在我们学校设立四个工程研究中心: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中心、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这样一些平台的支持下,我们有了非常多而且有用的科研成果,比如有一批博士的工作在能源化工方面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里面已经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效益;管理学院教授参与地方经济管理方面的决策,有了很多这方面的专著;还出版了陕北文化、陕北民歌等一批专著,社会上的反响都很好。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说人才的培养,我想了解一下在学生培养的模式方面,咱们学院有没有一些比较创新的做法?

赵红星: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校的立足点。人才培养对于一个高校来说,是经常要思考研究的问题。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人才模式的培养以及改革,学院升本以后,先后两次进行了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简单的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两个模式:一个模式是“2+1+1”榆林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二个模式是“2+1”技能型专科培养模式。

主持人:能不能具体讲一讲这两种模式?

赵红星:“2+1+1”模式,简单的说是本科生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平台课,再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专业方向上的课程,包括在校内的实验、实训等方面的课程,最后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践,包括岗位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方面的学习。“2+1”模式是专科生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平台基础课,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践性和岗位技能实习学习。应该说从改革的效果上看,这样的模式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社会适应力的增强还是很有成效的。

主持人:动手能力肯定有所提升,这也是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想了解一下,通过咱们的学习体系,从榆林学院毕业的学生是以什么样的面貌走向社会?

赵红星:学校通过这两个模式的教学,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提高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的提高也很明显,这也是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办学目标培养的侧重点。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教学缩短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希望学生有多样化的技能。用一句话总结他们,就是“一个专业多种方向,一张名片多种技能多张证书”,使得大家的岗位适应性更强。

主持人: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掌握多种技能,是很多学生包括家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很多的努力,我们榆林学院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赵红星: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学校创造了各种条件,目前学校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第一个平台,人才培养示范区的建设和实验示范区或者说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是省校两级的,建设了省校两级的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第二个平台,学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立了120多个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也就是实践基地。第三个平台,还有一个措施是技能测试,把各种技能结合起来,现在在学校有10多个技能测试点。通过这三个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的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我们对课程体系以及学校的安排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每年开的综合拓展课程有50多门,都是选修课,涵盖了艺术修养、心理健康、文化方面、科学等方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的科技、文化、体育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主持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各方面总体的提升,是帮助学生有更硬的翅膀参与到就业环境当中,能不能介绍一下最近几年学校的就业情况怎样?

赵红星:现在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很大的,学生就业也是我们学校的工作重点。我们学生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之下,应该说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在一些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简单的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获得过特等奖,还有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在全国建模大赛中不是国家二等奖就是陕西一等奖,在全国的高等数学竞赛活动中也有不错的表现。09年,我校有400多名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 267名同学上了国家线;2010年有近500名的学生参加,272名同学上国家线。在校生近15%都能考上研究生,这在省内高校来讲还是不错的成绩。

这样的成绩对学生的就业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说一下近三年的就业情况:2008年我校的就业率是78.68%,2009年是85.31%,今年到目前为止统计的是86.24%,这都是省教育厅官方统计的,没有一点水分。

主持人:可以说成绩是非常显著的,我们也了解到,榆林学院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在资助贫困生方面也有很大的力度,能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介绍一下?

赵红星: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两次召开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充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并且设立了思政处,对思想理论课程进行了加强和改进,同时也充实了辅导员队伍,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校系班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有一点我想给广大网友说一下,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特别重视学生党员的工作,在公寓区设立了学生党政处,在三年级设立年级党政处,在二年级设立党小组,发展学生党员。通过这些工作了解学生状况,有效的促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

我们学校的贫困生,与别的学生相比应该说得到的帮助更多一些,与生源还是有关系的。学校为了解决贫困生上学的问题,想了一些办法,除了国家的奖学金,我们设立了综合考评奖学金、贫困学生资助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孤儿减免、灾区学生学费减免等一系列的机制和制度,同时多方积极筹措各种资金资助,缓解学生上学的困难。我们还有慈善基金、民政方面的基金等,这些基金都是资助贫困学生的。通过这些,我们学校的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在2008年和2009年两个年度,资助贫困学生的人数和人次,达到了14000多,资助的金额是2000多万元,从数字上能感受到我们学校这方面的力度是很大的。

百名教授、博士奠基榆林学院未来发展

主持人:通过刚才赵院长的介绍,我们全面立体的了解了榆林学院近两年发展的状况,以及目前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情况,最后想请赵院长展望一下榆林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

赵红星:这是近期我们班子成员和榆林学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近我们正在制定榆林学院“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我刚才谈的学校的办学定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立足榆林,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服务”的主要方向也不会变,同时依然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根据这样的基本思路,我们近期有五个方面的侧重:

一是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工程。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我校教师队伍中教授人数超过100人,博士的人数百名以上。

二是特色工程。所谓特色工程,就是紧紧围绕地方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的机构调整和优化,使我们的学科机构更符合经济的发展需求、更贴近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事业。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初步有了这样一些学科基础。

三是质量工程。这对高等教育来说近几年提的非常多,质量对一个学校来说是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每一个高校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也都是必须抓的事情。近期我们想通过评估的抓手,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教育的全面提高。

四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或者开放办学方面,我们跟榆林市政府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我们对于县级的政府,甚至乡上的情况,还了解的不够。同时榆林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些大企业技术力量非常雄厚,有各方面的人才,有先进的技术,这里是我们非常理想的合作者。当然我们也会在其他的方面,像国际交流等开展办学。

五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与地方的产学研结合的程度,要进一步的提升,加强平台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有三到五项有特色的优势成果和学科,能为榆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主持人:好的,今天非常感谢赵院长给各位网友介绍了这么多关于榆林学院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也真心希望如果有学生对榆林学院的专业和学校有兴趣,都可以到榆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谢谢赵院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在线关注。

赵红星: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相关文章

东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东北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在东北还是比较有名的。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

东北有哪些好一点的师范大学?

师范类院校在全国各省的数量都比较多,如果把已经合并到其他综合性院校中的师范院校包括在内,每个省、自治区的师范院校都有四、五所以上。东北三省的师范大学,每个省都有比较好的。最好的有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其次有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 一、东北师范大...

学院和大学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理解题主是在问:多少带有文理科综合性的高校(大学)与单科为主的高校(学院)的区别在哪里?这在过去是很容易回答的,比如几十年来北大一直叫北大,而北航过去叫北京航空学院,今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样来看,今天的情况就比较难说了,因为如今国内高校流行扩招改名,为数众多的高校从数千人扩容为数万人。过去的单...

九江学院怎么样?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 据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85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浔东校区内...

211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简单说“211”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两个100,即百个重点学校百个重点学科。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1、学校整体...

饮水机用盐价格,找谁

片碱,元明粉,工业盐,小苏打,颗粒碱,棒碱,棒碱,软化水盐,颗粒盐,锅炉盐,日晒盐,大粒盐,水洗盐,除垢剂, 饮水机专用盐,饮水机用盐,软化水用盐,软化水专用盐,锅炉用盐,工业用盐,原盐,火碱,烧碱 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量大从优,“低价冲杀市场,高质赢得客户” 企业要发展,民生要实惠,原材料...

煤矿前景如何?

煤矿的发展前景从长远来看的话,会越来越正规化、合理化、成熟化。国家的发展需要能源,煤炭有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但是煤炭行业自2012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近几年煤炭行业都不景气,大部分的煤炭企业更是亏损严重!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炭行业未来的将向安全、高效、高产、环保等方向发展。煤矿将呈...

中国有哪些叫做"学院"的大学最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中国,本科高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学院”,一种是“大学”。这两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学校从“学院”改成了“大学”,有的从“大学”改成了“学院”?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叫大学的学校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叫学院。清华旁边有条路,叫“学院路”,学院路上有8个著名的学院,叫:北京地...

石家庄学院怎么样?

石家庄学院是近几年才提成的本二,还是相对来说不错的大学。 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学校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确定了通信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和...

上海航天职工大学是几本?

应该是专科,上海所有民办学院里只有上海杉达学院(原杉达大学)升为二本。 还有一些挂在名牌大学下面的附属民办二本学院,也有说法称为三本。像是上海外国语贤达人文经济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同科学院等等。 不过像上海航天职工大学这类大学一般会开设专升本的课程 类似的成...

南京晓庄学院怎么样?

南京晓庄学院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始建于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晓庄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教育,被誉为中小学老师的摇篮。 排位参考: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京晓庄学院位居全国第480位,江苏省高校第35位,办学...

韶关学院、惠州学院和肇庆学院哪个学院好些?

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和惠州学院进行比较,我认为应该是韶关学院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 韶关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433名,在广东省的大学中,排在第20名,肇庆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481名,在广东省的大学中,排在第24名,惠州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500名以后,在广东省的大学中排名近30名。所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