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关山月的作者

2022-10-18文化147

关山月

作者:李白 〔唐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四绝有哪些?

黄山奇石是黄山四绝之一,其他三绝分别为 奇松、云海、温泉。 黄山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

黄山?️那四绝,黄山的奇石像什么什么?

黄山在2000年以前,以“四绝”宣而天下皆知,指的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其中黄山的怪石之“怪”,让人流连。 最为著名的是“飞来石” 从黄山西北侧观之,似“桃”状。老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序幕开篇就是用了这个景。 从黄山的东南侧,看飞来石,更是一个绝美奇观。 这块石头,重约360吨,形态...

终南山看云海,适合什么时候去?

  10-11月份左右适合去终南山看云海如果春季去看的话,时间会很短而且云海比较少见,夏季爬山太热又多雨,冬季酷寒景物灰败。   终南山,在西安市长安区城南15公里处,它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山,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天造地设,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

在中国历史上,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为什么那么难以攻克?

重庆合川的钓鱼城在抗元战争中,经历过,围困断粮、大军压城,弓弩强攻,恐吓威胁等一系列军事手段。整整坚持了40年,直到南宋灭亡之后,大势已去,在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中百姓一分一毫之下,开城投降,钓鱼城32名将领,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千秋忠烈,是大英雄尔。 重庆合川钓鱼城这么难攻打,主要包括包括三个方面,天...

长歌行有何写作特点?长歌行(汉乐府) 的写作特点

  原文及评析: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xī [评析]首句以朝露易干起兴,引起下文。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评析]写春天万物蒙受自然的恩泽,蓬勃发展。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huā)叶衰。 [评析]写秋天的衰飒,表明青春的易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评析]以百川注海...

太阳升起的唯美句子

太阳升起的唯美句子

太阳升起的唯美句子如下: 1、用尽半生青春,只留下清晨的日出,冰寒腊东,三更绿皮车,回头是苍老的容颜。 2、清晨五点的日出,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干净和宁静,就像我想你时的那种美好,加油,加油,我会一辈子对你好,永不改变。 3、看了同一个清晨的日出。特别是五点多钟的时候,天空的云霞绚烂如锦。 4、一轮...

曹操四言诗超越汉代的原因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体现了杜甫诗的什么风格?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2113指 5261的 是杜甫就现实事件书 4102写著名 文章,除此以外,并不 受其他(体裁、 1653内容等)束缚的创作特色。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元稹,对杜甫乐府叙事诗创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著名评价以其精辟深刻而传之于世。   “世代惟诗人杜甫《悲阵陶...

诗人汉乐府

  汉朝 汉乐府 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