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立史一立忠

2022-09-07综合135

一立史指班固著《史记》

一立忠指班超平定西域

  应该是指“一门三杰”中的汉朝班固、班超、班昭。这里特指班固、班超两兄弟:立史者班固,立忠者班超。

班固

班固(公元 后32~92年)

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九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又与人共同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

  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

  其目的是广泛动员经今古文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

  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

  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苏武转》、《幽通赋》等。

班超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班固死,东汉和帝命班昭辑校并续成该书共一百二十卷。在班氏门中班超独以武功名于后世。

  他曾经驰骋于西域三十一年,平定西域五十余国。他曾亲历天山南北路的许多地方,东西六千多里南北一千多里,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张骞向西越过葱岭,班超本人没有张骞走得远,但班超所派遣的部将甘英却远远超过张骞的足迹,而一直 走到南部俄罗斯的黑海边上。 西元62年,即东汉明帝永平 5年。

  班超跟他的哥哥班固奉母至洛阳。因家贫,班超常常替官府书写文件赚钱维持家计。他讨厌这种没出息的工作。有一天,他投笔叹息说:“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从此就抛弃掉笔墨生涯,投身戎伍 。 汉武帝时被击败的匈奴,到东汉时又来侵扰。

  西元73年,班超跟窦固出击匈奴,领兵攻伊吾,战于蒲类海。班超以战功为窦固所赏赐,被派跟从郭恂出使西域各国。 班超等一行人先至鄯善国王起初待他们很殷勤,后来忽然冷淡起来。班超心知其中必有缘故,查悉原来有匈奴使者来做说客,所以鄯善王犹豫起来,不晓得从汉好还是从匈奴好。

  班超背着庸懦的郭恂,召集自己的部属36人暗商对策,他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话,勉励大家,乘黑夜以计攻杀匈奴使者一行百三十余人,于是鄯善国王慑服,归附汉朝。 这时,天山南路的于阗国,和天山北路的龟兹国,都跟匈奴相勾结,侵扰邻国,班超先设计攻于阗,再对付龟兹。

  龟兹当时有将近七千户人家,人口有八万多,兵丁有二千多,在西域诸国中势力最大。班超联络疏勒于阗等国打败龟兹。这些小国当时被夹在汉朝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谁对它的压力大便依附谁,所以当时汉人就说他们反覆和狡诈。战事反复延续了多年,班超先后把龟兹、疏勒、姑墨、莎车、月氏、焉耆、危须、尉犁等国平定,入贡汉朝的天山南北国家大小五十五国。

  这时东汉明帝早已驾崩,明帝的儿子章帝也死了。章帝的儿子和帝在位。班超受封为定远侯。 班超于40岁左右出使西域,初只以36人来去各国间。后来朝廷拨援兵给他, 但估计最多时亦不出二千人。这样驰骋了31年,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这时他的妹妹班昭亦以才名出入朝廷,她亦代为请愿。

  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附赠班昭:

班昭

班昭(约49—约120)

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

  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

  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班昭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她除汉书外,赋,颂,铭,诔,哀辞,书,论等,共十六篇。原有集三卷,大都失传。

班昭所作《东征赋》一篇,被昭明太子萧统编入《文选》,保存了下来。

  李善注引《大家集》说,“子谷,为陈留长,大家随至宫,作《东征赋》。”又引《流别论》说:“发洛至陈留,述所经历也。”《东征赋》是班昭随同儿子到陈留赴任时,描述自身经历的作品。又曾为班固《幽通赋》作注,今存《文选》李善注中。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现代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三十年之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皇帝的奏章: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

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

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已七十,客居异乡的哥哥班超,产生一股强烈的的依恋、怜悯心情,于是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

  而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禄。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人扣,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特别是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分。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

  ”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明大义,即是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刘隆生下来才一百天,就嗣位为汉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殇帝又死,于是以清河王刘祜嗣位为汉安帝,安帝才十三岁,邓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东汉皇帝短命,只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六十二岁时死,其次就是汉明帝,四十八岁,再次是汉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包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专权局面。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

  邓坞以大将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母亲过世,上书乞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个儿子,几个女儿,她儿子叫曹成,字子谷。邓太后临朝称制后,班昭开始参与政事,出的力不少。因为这个原因,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班昭逝世后,皇太后亲自为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监护丧事,死后也给予她应得的荣誉……。

相关文章

喀什和乌恰市相隔多少

  |全程  约176。3公里/2小时39分钟喀什市 1。喀什市内驾车方案 详情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人民东路行驶360米,直行进入人民西路2) 沿人民西路行驶970米,过右侧的新世纪百货商店(喀什),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3) 沿环岛行驶70米,过右侧的汇嘉时代(喀什)约80米后,在第3个出口...

公主的身份尊贵,为何古代历朝历代大多数公主的命运却都很凄惨?

前言:“可怜生在帝王家”,没错,这句话就是历朝历代公主们的真实写照,皇室公主,表面光鲜,前簇后拥,身份尊贵乃普通女性不能比也,可是,他们的命运确很悲惨,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把握,或作为议和条件远嫁边疆和亲,或作为政治筹码下嫁大臣。她们的身体不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是随时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奉献的。...

陆上丝绸之路:是如何衰落的?遣唐使逐渐断绝的原因?

陆上丝绸之路:是如何衰落的?遣唐使逐渐断绝的原因?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际地位急转直下。首先,安史之乱之后,通往西域的道路一下子就中断了。为什么呢?因为唐王朝把西域地区和河西走廊相继都丢给了吐蕃。安史之乱之前,吐蕃一直与唐朝争夺这些地方的控制权,但是双方原本基本上还可以称得上是势均力敌,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之前,哥舒翰在青海,还曾经取得过对吐蕃作战的一系...

李圣天有什么样的简介?

李圣天他有着汉族的血统,在宋史中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在西域建立了大功业大宋朝於阗节度史李圣天,作为一个在汉文化孕育并成长起来的西域人,李圣天始终忠诚的奉大宋为中央,他穿汉服,行汉制,奉宋朝皇帝为主,坚称他所建立的高昌回鹘是大宋的领土,(我们今天自己的教科书却否认了这一点),在他的努力下,西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