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丞相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

2022-06-25综合161

宰相,我国封建社会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相的职务是辅佐帝王总揽国政,统率群僚,但历代所用正式官名有变化。如秦、西汉时以相国或丞相为名。东汉时名义上司徒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国政,而实际上则权归尚书,尚书令无所不统,实为宰相。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管机要,和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实为宰相之任。隋、唐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中叶后,凡为宰相者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平章事等职衔。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官称,和他的副职参知政事合称宰执。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以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丞相,皇帝亲揽政务。此后,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及清代的军机大臣都是宰相之任。

丞相,官名。战国时期,秦悼武王二年始设左右丞相。至秦朝,中央官吏以丞相、国尉、御史大夫为最高,时谓三公。丞相作为正式官名,是从秦国开始而在秦朝确立的。丞相制度的确立,完成了战国以来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要变化,即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使权为进一步集中,君权得到加强。

西汉初,改丞相为相国,不久,恢复旧名,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元寿二年(前1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未复称丞相。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废时置,有时叫大丞相或相国,大多由权臣担任。

唐废丞相,而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为宰相;又因为这些官的品位高,轻易不授人,而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任宰相之职。

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均置左右丞相。

明初设丞相,洪武时废。

长期以来,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称,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相关文章

广西历史上是否出过宰相级别的高官?

广西历史上虽然出过的宰相很少,但是认真的翻看一下各朝各代的历史,发现还是有一些的: 一·唐介 1.唐介,历任宋朝县令、监察御史、知州、三司使、参知政事,宋朝的参知政事即相当于宰相。 2.唐介,一说是江陵人。宰相王珪所著《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记载:“公讳介,字子方,其先晋昌人,唐末避乱于余杭,自其祖始徙...

丞相和宰相谁大?

多数人会把丞相和宰相等同,其实不然,二者有区别的。 先说宰相,宰:主宰,相:辅佐。宰相有两种含义: 第一,宰相是一种制度,古代君主帝王处理国家大事,身边须有一批人辅佐处理政事(不然君王会累死),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制度。大体出现于春秋,如齐国用管仲为相。随君主制消亡而消亡。 第二,宰相是一种统称,泛...

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么?有什么区别?

一一丞相和宰相,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丞相和宰相都是辅佐皇帝的重要使臣,按官衔权力上都差不多一样,但是丞相这官位职称是有编制的,是在皇家的官阶衔谱中是有编位的。宰相的官衔名称,不在官阶衔谱之中,是皇帝口头任命的官衔之称呼,但是宰相所行使的权力,也是相当之大,也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一...

古代丞相和宰相是一样的官吗?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个概念。 “宰相”是一种泛称,是指古代历史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不是具体指某一官职。 即皇帝之下,百官之上的“二把手”这样的官职。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汉)陈平 陈平 历...

古代不同时期的相国、丞相、宰相、内阁首辅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其实挺大的。丞相、相国是官职,时代不同略有区别。首辅不是正式官职而是一个习惯称谓,至于宰相,也不是官职,而是一个对皇帝之下拥有最高行权力官员的统称,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班子,能用来形容历朝历代不同的官职。这要分别详细说一下了。 (秦国最后一任相国吕不韦) 先说相国和丞相,这二者联系紧密。...

明朝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弊端和优势是什么?

明朝建立初期,其官员体制的设制,基本源用元朝的制度,设置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也就是宰相。中书省下设六部,由丞相总摄,总揽国家行政大权,权力居百官之首。中书省丞相为正一品,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左右丞为正二品,参知政事为从二品,其下才是六部尚书,为正三品,侍郎为正四品。 明朝的丞相,有李善长、...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是谁?宰相制度怎么被废除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因为每当我们听到或看到他名字的时候,总会禁不住想起“胡蓝之狱”,更会想到与它一起陪葬的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 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皇帝需要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作为皇帝助手的宰相制度便应运而生。 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