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文帝一继位就着急削藩?不自量力还是受人蛊惑?

2021-03-30综合673

由于失败者定律,现在谈起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急于求成”、“眼高手低”,甚至“年幼无知”、“文臣误国”等一顶顶大帽子就扣了上去。

可是我们要知道,朱允炆继位的时候已经22岁,儿子都3岁了,在古代不能算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了。何况他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被册封为皇太孙,在祖父朱元璋的耳提面命之下协助处理朝政也已经近六年,执政经验已经算是非常丰富了。

那么朱允炆登基以后急于削藩的举动,到底是不自量力,是受人蛊惑,还是谋定而后动呢?

削藩失败后的朱允炆大和尚剧照

依靠文官,打压武勋朱允炆的父亲懿文皇太子朱标,做了二十五年的储君,身边文臣武将班底雄厚。若是由他继位,朱元璋本无必要再在洪武朝后期发动“蓝玉案”。但是朱标的突然去世,加上彼时的朱元璋已经65岁,而皇太孙才16岁,老皇帝要只争朝夕,尽量在自己驾崩之前帮皇孙解决所有的隐患。

因此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武勋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空缺的军权则交到了朱允炆的叔父们,以燕王朱棣为代表的戍边亲王手上。对于朱允炆来说,他能依靠和信任的,只有一直辅佐他的文官集团。因此朱允炆登基之后,首先拔高了文官的地位。洪武朝的时候武将优先,文官最高不过正二品。而现在六部尚书由正二品升至正一品,在朝堂上实现了对武将的反向压制。

明初由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互相牵制,武将只有领兵权,并无调兵权,因此建文君臣掌握这一块的兵权相对比较轻松。但由于洪武皇帝亲王戍边的政策,各地星罗棋布般分布着大量的亲王。这些亲王不但直接掌握兵力高达数万人的王府三护卫官兵,如燕王朱棣还能节制本省军事。

懿文皇太子朱标剧照

从这个角度来说,亲王们所统帅的兵力,朝廷难以直接控制,这必然会对中央集权产生威胁和隐患。而在亲王之中,太祖次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晋王朱棡已经去世,第四子燕王朱棣就是事实上的宗室老大。燕王不除,朝廷不安!燕王之罪,罪在将来!只要搞定燕王,其他宗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事实上朱允炆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就已经对亲王领兵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从他和东宫官属黄子澄在南京皇宫东角门的一段对话,可以知道君臣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削藩,是朝廷彻底掌握兵权的唯一途径。

惠帝(注:指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削周王,建文朝廷的第一次尝试对于要不要削藩,最终要削谁,建文君臣目标一致,即燕王朱棣。但是如何削,大佬们却产生了分歧。按照兵部尚书齐泰的想法,应该直接对燕王下手,简单粗暴,一了百了。太常寺卿黄子澄则认为朱棣平时小心谨慎,轻易难以抓到把柄。虽然大家都想下海,但牌坊还是要立的。如果像你齐尚书那样硬上,我们灯塔的人设还怎么维持?

齐泰曰:“燕王英武,威震海内,志广气刚。气刚者易挫,加以不轨之事,孰信其诬?去其大则小者自慑。”—《明太宗实录卷一》

借着黄子澄告诉皇帝,他已经拿到了汝南王朱有爋检举他老爹周王朱橚造反的证据。周王是谁?马皇后第五子,燕王的亲弟弟,现在是宗室中排名第二的人物。而且朱棣是宗人府右宗正,周王犯事,朝廷可以让燕王来给他定罪。一旦朱棣包庇弟弟,就可以趁机连坐,一网打尽。

朱元璋孝陵

谋划已定之后,曹国公李景隆在八月份(此时距离朱元璋去世尚不足百日)奉旨率领大军奔袭河南,将周王全家抓往南京审讯。我们要注意这个时间点,为何朝廷在太祖百日祭祀之时就采取行动抓捕周王?难道就不怕燕王打草惊蛇吗?还真不怕。

朱元璋在临终之前,曾经以“虏骑”将于秋天南下的理由,让朱棣率领大军前往开平备边。同时出动的还有辽东的武定侯郭英,北平的左军都督杨文,西凉的庄德,开平的刘真、宋晟,这些人都是忠于朱元璋的名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那就是至少十五万朝廷大军把朱棣和燕王护卫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八月份的时候尚未到秋天,这个军事部署按理仍然存在。朝廷如果要就地擒拿燕王,那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燕王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接到朝廷让他给弟弟定罪的旨意之后辗转反侧,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最终朱棣苦思良久,在给朝廷上书中写了一通完全“政治正确”的废话。里面搬出祖训说事,把自己的责任撇了个一干二净。

若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明太宗实录卷一》

这一次的尝试,一拳打到了棉花上面,显然让朱允炆君臣并不满意。但周王束手就擒,燕王示弱求饶,也让朝廷坚定了藩王们绝不敢反抗的信心。

十面埋伏,必除燕王朱棣虽然很想当缩头乌龟,奈何大侄子完全不想放他过关。既然抓不到把柄,那就只能主动创造机会了。燕王手下的燕山三护卫,是扫荡过北元王庭、追杀过朵颜三卫、清剿过辽东女真的劲旅。对于朝廷来说,这支部队无疑是最大的威胁。为此建文君臣使出一招釜底抽薪的绝招,把燕山三护卫建制打乱。

复召齐泰问曰:“今欲图燕,燕王素善用兵,北卒又劲,奈何?” 泰对曰:“今北边有寇警,以防边为名,遣将戍开平,悉调燕藩护卫兵出塞,去其羽翼,乃可图也。” 从之。—《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朱允炆的盘算是这样,如果燕王不能接受,那就趁机将其剿灭。如果朱棣忍气吞声,那拿掉燕王护卫,对朝廷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由于朱棣在封国北平深耕近二十年,为了削弱他的影响力,朝廷方面外则更换北平军政首脑,内则策反王府官员。

一番操作安排之后,燕王护卫被悉数征调,隶属于锦衣卫指挥使出身的都督宋忠麾下。年底的时候工部侍郎张昺调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出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而燕王长史葛诚则被成功策反。

南京明故宫遗址

据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在其著作《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说,朱棣曾经在建文元年二月到南京朝觐新皇帝。并在四月份的时候,派出仅有三个儿子燕王世子朱高炽,高阳王朱高煦、三郡王朱高燧一起到南京临祭太祖朱元璋小祥(指去世周年祭)。朱棣的种种举动,无不是在向皇帝示弱,究其原因,在于藩王的实力和朝廷相差悬殊。

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临。或曰:“不宜偕往。”王曰:“令朝廷勿疑也。”—《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燕山三护卫,哪怕加上北平都司、行都司的兵马,最多二十万人,和拥有百万兵力的朝廷相比,自然是远远不及。基于这种考虑,哪怕燕王频频示弱示好,朱允炆依然铁了心也削藩。除宋忠领着三万大军以及燕王护卫主力坐镇开平外,都督徐凯、耿瓛率军分驻临清和山海关。

临清位于北平之南,是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枢纽。山海关位于北平之东,是连接辽东和北平的门户。徐凯出身四川都司,其顶头上司蜀王朱椿,是方孝孺的好友。耿瓛是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他的夫人是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

三面合围之后,朱棣可能的帮手,大同的代王朱桂和青州的齐王朱榑被相继废黜。荆州的湘王朱柏被逼自尽,云南的岷王朱楩被贬居福建漳州。四王之中,代王的王妃和燕王妃是姐妹,大同又在北平以西,是朝廷大军唯一的缺口。齐王曾随朱棣出塞,其封国青州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当年的皇太孙册封大典,亲王中只有燕王和湘王参加,荆州又扼守长江咽喉,朝廷唯恐二王联手。至于岷王,则是争取云南沐家全力相助的投名状。

结语:三路大军包围北平,燕山三护卫被悉数调离,燕王可能的援手都被一一剪除。北平城内三司长官都是朝廷的人,燕王府中最重要的长史官又是内应。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困守在王宫中的朱棣都是一个必死之局。

可惜燕王凭借着超强的人格魅力,在起兵之后登高一呼,立刻得到了旧部的快速响应。以蓝玉为首的勋贵虽然遭到了肉体消灭,但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全部清除的。何况朱棣又是开国第一武勋魏国公徐达的女婿,大明军中谁不是出自徐大将军的帐下?北平保卫战的时候徐王妃亲自往城头一站,有几个朝廷将领忍心对她下死手?

朱允炆削藩,无论是策略、时机、军事布置,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得到只剩八百王府卫士的燕王竟然能够绝地反击成功呢?

相关文章

《庆余年》和《琅琊榜》哪部才是权谋剧的巅峰第一名?

这道题是认真的吗?谈到权谋剧的巅峰第一名,这两部电视剧好像还排不上号把,另外有几部剧,轻松吊打这两部剧。 1.大明王朝1566 在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眼中,这部剧已然封神,只是需要足够的历史和文化功底去理解,需要有一定经历才能看懂。 剧里的权利斗争,已经跨越了正反派之争,从开始的改稻为桑,到后来的斗倒严...

太平天国的女状元结局如何?

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状元。她本身就是南京人,饱读诗书,可惜家中父母在她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她也就孤苦伶仃,依靠哥哥抚养长大。 13岁成为他人童养媳,走投无路之下加入太平军。傅善祥在8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好在她还有一个哥哥抚养她。但是到了她13岁的时候,她哥哥将她嫁给了曾经指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忆过去许多不寻常的岁月。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这是出自《俗语》,《俗语》是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皆见援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於其下。虽释常言,而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而《周礼》以主得民之文...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

长得丑的男明星姓王?

1.王媞2.王珺3.王冰洋4.王传一5.王恩琦6.王菲7.王菲菲8.王富华9.王冠10.王光良11.王海玲12.王浩信13.王宏恩14.王宏伟15.王惠16.王嘉明17.王家顺18.王建房19.王建复20.王建杰21.王杰22.王洁实23.王介安24.王娟25.王蓝茵26.王磊27.王丽达28.王力...

古代高丽为何改名为朝鲜?是因为朱元璋吗?

蒙古人强盛的时候,几乎横扫欧亚大陆,特别是在东亚大陆上,蒙古人马蹄所向几乎没有国家能够幸免,金国、西夏、西辽、吐蕃、大理、南宋全部被蒙古人亡国,蜗居与高丽半岛,与金国、蒙古距离的高丽国,也未能幸免。党蒙古大军干掉东北的东辽(蒙古灭金时,契丹人在辽东建立)和东夏国(金末女真人蒲鲜万奴所建)后,高丽国就...

凌晨两点,王岳伦宣布离婚,离开了李湘王岳伦还有出头之日吗?

无需质疑,不管怎么说,作为男人的王岳伦有些方面做得是不是很好的,首先作为导演的他,在14年参加完爸爸去哪儿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出现,这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男人比女人差太多肯定是会出现矛盾的,这个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其次,在于男人方面,王岳伦做得也不算特别的到位,之前就因为此事道歉过,虽然现...

北平为何要改为北京?

无论是北京改为北平,还是北平改为北京,都与当时历史重大事件有关!那么,我们就从近现代史按顺序看一看: 1928年,阎锡山部刚一进驻北京,国民南京政府就宣布“统一告成”,并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日本人前脚踏进北平,后脚就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年,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日本人投降,于是...

北平不是朱棣的封地吗?为什么还要夺取北平九门?

导入语: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削弱开国勋贵对皇权的威胁,首先给成年皇子封王备边,其中皇四子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元大都,也就是北平。 一、靖难之役前的局面明太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中意的太子朱标会未及继位就突然去世,最后在综合考虑之下,没有选择在其他儿子中选择一位继承人,而是在朱标诸子中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

为什么说明朝只存在了34年?

说明朝只存在了34年,意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年称帝,至1398年去世,其孙朱允炆继承帝位,是为建文帝,到1402年,被他的叔叔朱棣经过靖难之役后夺取皇位,这期间正好34年。为什么说这34年是明朝,而朱棣以后的就是另一个明朝了呢?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明成祖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来的。皇太孙...

历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到底去哪里了?

为了给长孙朱允炆铺就一条当皇帝的平坦大道,朱元璋生前禅精竭虑、用尽心思,稍有怀疑的人,果断诛杀。 但是,朱元璋到底舍不得诛杀自己的儿子们,还是留下了祸根。 1402年,朱允炆当皇帝的第四年,六月十三,朱元璋儿子朱棣率领军队,兵临南京城下。 守卫南京城金川门的大将朱橞和李景隆,在城门楼上,看见朱棣的旌...

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朱元璋,大明朝开国皇帝,其有一子,名为朱标,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立为太子,朱元璋打算在自己驾崩之后,将他打下的江山交给这位太子朱标。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以他的能力,接管明朝定是一位明君。 太子朱标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得到了当时满朝文武的认可,他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可惜在这个时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