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国处于四战之地,却还能称霸近百年?

2020-10-31综合664

我是任微言卿,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青梅煮酒,以史会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一个偏远小国变成春秋霸主,晋国的崛起史和发展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扩张史。《史记》中记载,“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赵国是晋国的重要继承者之一,其实用四战之国来形容晋国也同样合适。春秋时期,晋国将“四战劣势”转化为“四方进取”这一战略上的主动,以尚武精神、进取意识和法治理念塑造国家,率先转型重塑,以现代国家先驱的风貌引领春秋时代大潮,称霸百年。

春秋时代,晋风浓郁!

一、名不见经传的早期晋国晋国立国较早,是周代重要的周王室姬姓诸侯国。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

传说,唐叔虞的母亲嫁给周武王时,梦到天神对她说:“你生的孩子叫虞,封给他唐这块土地。”周公东征讨伐“三监之乱”后,消灭殷商时期的旧唐国。据说,周成王与叔虞两人当时正在玩耍,周成王削了片桐树叶拿给叔虞说:“就拿这个封你吧!”本来是一句玩笑话,可因为“君无戏言”,叔虞就被真的被封到了唐这个地方,建立唐国。

周公对这位侄子寄予期望很深,命人写了《唐诰》,对他说“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封在夏朝的故地,你要沿用夏朝的办法,用戎人的制度来管理你的疆土和臣民。

叔虞带领周王室子孙来到唐地,古唐国的遗民“怀姓九宗”成为晋国臣民。叔虞以少数统治多数,用夏戎的习惯和法度治理国家,安抚人心。唐叔虞之子燮父时,把国家迁徙到晋水流域,唐国此改称为晋国。

除了国内局势并不平稳外,晋国西、北、东三个方向还都是戎狄部落,相对于中原的膏腴之地,建国之路相对就比较艰难了。西周三百年,晋国的十一任国君都在努力站稳脚跟,固守周天子封给它的地盘,大多时候都默默无闻。

二、转型重塑中的晋国:从恪守礼制到现代主义晋国发展的转折点,在于西周晚期的“宣王中兴”和春秋初期的“曲沃代翼”这两段时间,晋国干了三件大事。

其一,唯周王室马首是瞻。周宣王继位后,为了重拾天子权威,多次讨伐叛乱的诸侯和四方的蛮夷。但周室此时力不从心,因此非常倚重离周王畿不远的晋国。

晋穆候、晋文侯相继跟随周宣王出征,并接受天子的命令讨伐条戎、奔戎、千亩之戎,还曾派兵远征今山东地区的夙夷。

“宣王中兴”,晋国出力甚多,为此没少获得周王室的赏赐,锻炼了军队,最大的好处是名正言顺的在战争中获得土地与人口,比其他诸侯国早一百多年进入了扩张期,先人一步成为了领土大国,攫取了日后称霸之路的第一桶金。

其二,选准跟对新老板。晋国在周宣王时期尝到了紧随周王室的甜头,在周幽王时期继续打着周王室的旗号讨伐四邻,得了不少便宜。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后,周王室形成了周携王、周平王一东一西“周二王并立”的情况。

晋国经过一番权衡,决定选择周平王为新老板,这次站队事后证明赌对了。一方面,晋国护送周平王东迁重建王室政权,一方面武力打击周携王势力。

经过二十一年努力,晋文侯亲率大军杀死周携王,晋国对东周有再造之功。周平王为表彰晋文侯功绩,特做《文候之命》以表褒奖,后被收录进《尚书》。

晋国再次进入领土扩张和影响力扩张的阶段,政治地位达到了高峰。

其三,分裂之后的破茧重生。晋文侯去世后,儿子晋昭侯把曲沃城封给自己的叔叔,也就是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他就是“曲沃桓叔”。

曲沃比晋国首都翼城还大,成师也因为名字有“成事之师”的含义,对晋国君主之位早有野心。

桓叔一族用67年,通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消灭了晋文侯的后人,以小宗的身份取代了大宗。

曲沃武公用晋国宗庙的宝器贿赂周釐(音xī)王,釐王面对既成事实,考虑到晋国与王室的友好关系,只得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列为诸侯,这就是“曲沃代翼”。

晋国附近小国林立,他们或多或少的牵扯进了“曲沃代翼”,尤其是“唇亡齿寒”典故中的虢国、虞国。等到曲沃武公儿子晋献公继位后,逐一收拾外敌,并国三十余,成为诸侯国里的巨无霸。

挟着曲沃代翼的余风,新生的晋国充满新生活力,它使分裂了的晋国政权重新一统,而影响最深远的是结束了晋国过去拘于礼法的时代,灭本国大宗、灭诸侯同宗,破立迭兴,大破大立,驶上了轻装上阵的新的发展快车道。

三、理解了这八点原因,就明白了晋国百年称霸的背后逻辑到了春秋争霸大幕拉开时,朝气勃勃的晋国已经攒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家底,以饱满之姿重踏征途,为日后百年霸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天然地理优越晋国位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处临汾盆地,有汾河滋养,气候湿润,适宜农耕,境内又有天然盐田,在先秦时代这就是风水宝地。

晋国北部有太原——上党高地,东有太行阻隔,西有黄河天险,南部跨过崤山、中条山则直对辽阔的中原腹地,依托海拔高度,形成对中原列国高屋建瓴的地理优势,正所谓表里山河是也。

晋国初封,没有赶上西周大封建的第一波红利。虽不得不远离中原,但反而却更方便向北部戎狄部族地区开拓,领土扩张空间大,又减少了与诸侯的直接摩擦,可谓一举两得。春秋时代,晋国相继消灭这一地区的骊戎、山戎、无终、赤狄、白狄等族,完成局部统一。

同时面积大,人口就多,成军潜力就大,这一点对于争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到晋文公时,黄河两岸的主要关卡和渡口均被晋国控制,秦国东出必经之地的崤函通道也是晋国地盘,气势如虹的晋国携地利上的优势,进退有据,称霸中原。

(二)民风激情尚武

晋国国土位于农牧分界线附近,游牧民族虽数为边患,晋国却能化劣势为优势。

一方面,在戎狄包围中,晋人需时刻保持尚武精神,平时务农,战时举国为兵,随时准备讨伐、抵御和出征,晋国朝野也就有了“上下合一,纪律严明”的军事作风。晋国无论百姓,还是公室,都与狄人长期通婚混血,吸收了戎狄的彪悍好勇的血性,造就了晋人野蛮粗犷的躯体,颇具“军国主义”气质。

一方面,晋国一直跟不讲礼乐的戎狄部族作战,为了打赢就需要不断地适应形势,慢慢地晋国人自己也就同样不再讲究规则,脱离了“周礼”的束缚,不囿于宗法血缘传统,抛弃周礼“爱亲”的狭隘宗旨,消灭同宗手足、同姓诸侯时没有精神负担,搞扩张不用遮遮掩掩。

晋国较早的抛弃周人贵族守礼的骄傲,勇敢尚武,杀伐果断;活跃激情,敢作敢为,这也是晋国能做到快速扩张,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尊奉天子王室

晋国的第一波发展红利,就是跟随周王室得来的,周宣王、周平王对晋国鼎力支持,这才有晋国快速发展的机会。

进入春秋时代,晋国虽然不断做大,但在形式上仍然尊奉周天子,维护周王室的神圣尊严,将其高高供起,而自己则利用这一招牌“挟天子而令诸侯”,“尊王攘夷”,闷声发大财。

周襄王被弟弟弟王子带驱逐,文公听从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建议,赶在秦国出兵勤王之前迎回周襄王,除掉王子带。周顷王崩逝后,周王室内乱,晋国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以诸侯而立天子。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的晋悼公,甚至直接就是晋国从周王室迎回的晋国公子。

终春秋之世,晋国大体上对周天子和周王室表面上尊重、形式上拥护、礼制上僭越、政治上孤立。晋国看中的不过是天子的名号,假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诸侯尽附,给晋国霸业提供了合法性光环。

(四)国君贤明有为

在春秋激烈的争霸途中,晋国连续出现数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从晋献公到晋悼公,历任晋国君主总体表现比较出色。

晋献公尽灭“桓庄之族”,稳定晋国国内局势,首开“晋无公族”(晋国没有君主的亲族,所有的公子公孙除了一人继位,全部驱逐到国外,防止篡夺君位)之局面,“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使晋国疆域扩张一倍以上。

献公之后,晋国虽经三十余年政治动荡,但自晋文公继位后,明贤良、赏功劳,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又大败楚军,召集诸侯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定鼎晋国争霸基业。

此后晋襄公继续开拓晋国霸权,成、景、厉等君虽开拓稍逊,但守成有余。晋悼公后,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使晋国达到霸业巅峰。

有一种说法是所谓的“春秋五霸、四出于晋”,即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历任晋国国君大体遵循文公路线,作风务实沉稳,不务虚名而处实祸,这也是晋国崛起的一个关键所在。

(五)创建全新军制

随着晋国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晋国不断改革军事,以适应争霸需要。

晋国率先突破了周礼对诸侯军制的限制。最初,周天子命晋国做一军。晋献公时,扩充至二军。晋文公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上军、中军、下军),后又设立三行。前629年,晋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设新二军,此时晋国拥有五军。晋景公时,又扩为六军。晋悼公时,最终确定三军定制。每军设立一卿、一佐为正副统帅,此即“三军六卿”。

“三军六卿”使晋国挣脱了周礼的束缚,源源不断的扩充兵员,成为“万乘大国”,保证了对外战场的不断胜利。

晋国还率先改革了军事作战方式。晋平公17年,晋国大夫魏舒同戎狄的步兵遭遇于大原。面对危局,魏舒果断的“毁车为行”,把兵车改造为步兵,改车战为步战,此役宣告中原数百年车战历史的结束。从此,步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主导方式。

晋国凭借自身军事实力的积累,左右了春秋大国争霸的局面,凭借军事实力打败对手,做到外战不输或少输,最后达到称霸目标。

(六)卿族势大图强

由于晋献公屠杀宗族,驱逐群公子,异姓卿大夫主导晋国政治,成为春秋时代晋国一个明显特征。

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身边的心腹狐偃、赵衰、魏犨、胥臣等都是异姓。回国后重用的先轸、栾枝等人也大都是异姓。从晋文公始封异姓大夫开始,晋国政治舞台上先后涌现了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众多异姓世族。

到晋平公八年(前550年),众卿经过争斗,仅剩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范氏、中行氏被灭,六卿变为四卿。

由于内部竞争机制,众卿连续十几代人,按照“长逝次补”这一大原则,以谋略、智慧、政绩、功劳为标准交替执政。众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其中中军将为正卿,以元帅身份执政晋国,形成我国最早的内阁制度,执政水平要远高于按照与公室亲疏远近为原则,以此来选拔执政大臣的中原列国。

此外,由于晋国国内地盘有限,众卿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具有天然的扩张性,甚至不惜动用私家武装,打着晋国的旗号发动对外战争。众卿各有势力范围,一点一点蚕食小国和戎狄的土地。

到春秋中后期,晋国一卿的实力往往堪比中原一小国。如赵氏就多次以一族之军队与卫、齐交战,魏氏侵占秦国河西大片土地,以一族之实力差点灭亡了整个秦国。

但强大的晋国也由此撕开了一条内部裂缝,埋下了晋国分裂的祸根。晋国“成也卿族,败也卿族”。卿族强盛,则晋公室日衰。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此为后话。

(七)法治保驾护航

晋国的法制革新,比其它诸侯国都要超前,除了与晋国君主励精图治有关,也跟晋国特殊的政治形势有关。

晋献公推行“士蒍之法”,弑杀诸公子,加强君权。晋惠公时期,推行“爰田“和“州兵”制度,鼓励异姓大臣发展生产和创建民兵。晋文公时,“晋人之教,因材授官”,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至此,卿大夫们中的有才之人,皆有机会进入朝堂。

随后,赵盾执国政,颁布“夷搜之法”。景公、悼公在位时,多次命范氏主修国家法典。公元前513年,晋国将刑法铸在青铜器皿鼎上,昭告于天下,增加法律威信,给了守旧守礼的中原诸侯以强烈震撼。

晋文公、晋景公、晋悼公都用军法和刑法惩处了卿大夫乃至晋宗室成员,“不从君者为大戮”,晋国法律具有无上的威力,“刑上大夫”的风尚十分浓烈,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亦在晋国开始孕育而成。

百年间,晋国力行法治,严军纪而恤民力,海晏河清,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各卿大夫也在各自封地内,革新亩制,调整赋税,举国大治,这是晋国始终屹立不倒的根本。

(八)坚定战略目标

晋国争霸中原,有两个始终不改的目标:不遗余力地最大限度打击楚国,不遗余力地最大程度争取列国。

晋国自文公时代参与中原争霸开始,就一直把楚国作为最大打击目标,初期与楚国的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三场大战,晋国两胜一败,基本稳定住了中原局面。晋悼公时,晋国出动三军轮流对楚国发起进攻,称之为“三驾疲楚”,楚国最终无力应战。

到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之会前,晋楚之间共有11场直接战争,其中晋国获胜9场。

弭兵之会后,两国达成和平40余年。前506年,憋不住的晋国率19国诸侯联军侵楚,晋国的盟友吴国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晋国在晋楚争霸中已完全占据了上风。

在坚定打击楚国的同时,晋国还不断发起诸侯会盟,广泛争取同盟。

宋、卫、曹、莒、邾、滕及薛等小国对晋国俯首帖耳。郑国虽首鼠两端,在屡遭打击后也于公元前562年彻底臣服,东方大国齐国至少在形式上也服从晋国。晋襄公在“崤之战”打败秦穆公后,从此堵住了秦国东出的道路。前563年,晋国与南方的吴国开始接洽,吴国对楚国三番五次的攻打和袭扰,成功地牵制住了楚国。

依靠正确的战略,晋国经略四面八方,打压劲敌,收服远国,稳固盟友,最终得以号令中原。

【结论】晋国虽是“四战之国”,却没有四面出击,而是“四方进取”,这是战略上的正确。晋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天时、地理、人和方面的有利因素,利用了周王室光环的剩余价值,稳固姬姓同盟的主导地位,内立法度、外联亲信,在王朝兴替、体制嬗改、时局异变、征战杀伐、权臣起落的春秋大潮中,实现百年霸业。

进入战国后,春秋时代的霸主政治彻底终结,由于众卿从内部的掏空,昔日的超级强国晋国也因为分崩离析而永久地被封存在历史中,但三晋文明却以崩溃的形式扩散开来,由秦国接过改革变法的接力棒,实现了比称霸更高级的目标:华夏大一统。

晋祠雕塑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

请问?赵氏孤儿是真实历史还是民间传说?

赵氏孤儿的故事的确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的文学作品。真实的历史故事反映的就是春秋时期晋国内部的卿大夫集团矛盾的一次公开冲突,成为了不仅是晋国政治史,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氏族诛故事的蛛丝马迹最早出现在《左传》,并不是在一个单独的事件记载当中,而是零散分部。根据记载,晋襄公时,赵氏家...

赵氏孤儿的真相是什么?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的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家喻户晓。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曾将之改为话剧而在巴黎的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但《赵氏孤儿》背后的真实历史却不那么光彩。根据《左传》的记载,这是一场由赵氏家族内部的偷情乱伦而引发的惨剧,而推动这惨剧产生的根源却又在於晋国的各卿大夫家族之间...

《资治通鉴》中的权与谋

  第0001篇   【原文】《资治通鉴》周纪一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

诡秘之主写的是什么?

故事基本是主角作为“穿越者”一步步升级成神的事 不过看诡秘我觉得最重要还是看在详细复杂的世界观里慢慢解密的感觉吧,诡秘的世界观体系和高中底层各种生活状况描写得很真实,伏笔也埋得非常深,看诡秘之主你可以真正置身于那个仿佛真实存在的世界里。无论是各种相邻非相邻序列的争斗与联合,各大正神教会及官方非凡者小...

剑侠情缘3现在的最高等级是多少级?

亲爱的,是90级。 原来是50级,是个很逗比的年代,那个时候只有五大门派,少林、七秀、纯阳、万花、天策 后来变成70级,来了只鸡,叫藏剑山鸡,味道鲜美 然后变成了80级,来了三个中原话不标准的逗比门派,五毒、唐门、明教,五毒和明教最喜欢说鱼唇的中原人,唐门最喜欢说龟儿子的干活 现在变成了90级,由...

哪些免费的景点你去过后念念不忘还想再去?

河南有两个,全是四A景区。 一,焦作圆融寺。全称圆融无碍禅寺,简称圆融寺是中国唯一一处以佛教圆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韩国圆融宗祖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瓷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古瓷窑遗址西北处吕涧山上,吕涧山系南太行余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昔日雏龙谷内谷...

楚穆王为什么会弑父篡位?

楚国立国以后,权力的更替一直难以正常交接。弑君篡权的事缕缕发生。以至于一直以来都被中原国家耻笑。前有楚武王为例,楚成王本身也是弑兄夺位的。楚成王在位时间比较长,为楚国开疆扩土,争霸中原做了许多事。但接班人的事没有处理好。在自己身强力壮时立自己的儿子商臣为储。使得商臣在储君位子上一呆就是几十年。成王老...

古代四大妖姬:褒姒、妲己、妺喜、骊姬都有什么典故?

如题。 古人云: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晋乱以骊姬。 妹喜 夏桀的妃子,相传此女美艳动人,夏桀得之,爱慕有佳,唯命是从。偏偏此女又是个极其任性的主,喜欢什么就要什么,而夏桀也力争事事都满足她,妺喜偏爱听到布帛撕扯的声音,夏桀就令人把上好的布一件件撕扯,以博得妺喜的欢心。当然类似的事情,还...

哪一本网络小说可以让您重复翻看?可以留下书名吗?

《极品公子》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烽火戏诸侯著作的这部小说,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八遍了吧。 很多人觉得是部种马文,除了yy毫无看点,那真是大错特错了。 是部爽文是真的,很多桥段让我热血沸腾! 主角叶无道,一个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男人!两大家族倍加呵护的男丁,一边是中央的力量一边是军区的力量,还有一个神一样的老爹...

鹿鼎记中的“鹿鼎”是什么意思?

四个方面含义:  1.《汉书》上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成语有“逐鹿中原”。《左传》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原作小说书上又常说‘问鼎中原’,这跟‘逐鹿中原’意思差不多。  2.《鹿鼎记》中金庸将“鹿”“鼎”合一,戏说人生,说明韦小宝这样一个混混也能成大事。小说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

温伯陵读《资治通鉴》——细说司马光笔下的历史细节

  三家分晋,也许司马光说错了  一、  公元前455年,深秋。  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正在急行军。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1、2、3、4”的口号,从山西南部奔向太原城,准备干一件大事:抢钱、抢粮、抢娘们。  晋国总理智瑶,面带微笑的对旁边的两位副总理说:“干完这一票,我们就把赵襄子的地盘分了。”...

能使小小的郑国,率先崛起于春秋初期的郑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郑庄公就是为人熟知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故事的主角“郑伯”,是春秋初期郑国的第三任君主,姓姬、名寤生。 郑庄公能在周王室东迁不久,礼乐尚存之际,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周天子,并在中原地区逐步建立“小霸权”,在政治、军事上都有所作为。 郑庄公可称得上“一代奸雄”,也是“治世能人”。 【一】在周王室东迁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