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郑板桥为何画竹40年?

2020-09-20文化577

郑板橋画竹,在他自己的诗里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揮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在此之前,另一首诗题中写道:"余画兰竹,家数小小,亦有苦心,卅年探讨。"不管三十年.四十年,都是生前诗题中讲的,不是臨终之言,他73岁逝世,画竹时间应有50余年。郑板桥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诗.书.画三绝,绘画方面,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年不变之人。"早年曾在扬州卖画,44岁中进士,50岁后在山东范县和潍县先后当县令,为官清廉,体恤民族,因不善逢迎得罪上司,终被免职,重返扬州卖画为生。他通过观察和创作实践,提练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实景,胸中之竹是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以画竹抒发自己洒脱豁达的胸怀,表达了勇对现实,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表现"立根原在乱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表达"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

画竹之外,画兰表现人要像兰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

板橋画石,与前人不同,前人很少将石作为主题形象表现,郑板桥有时将石作为主题,画孤立峰石,有一幅题款"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一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起。

讲到郑板桥的书画,有时会提到郑板桥书画润格问题,历代文人书画,有赠画,收礼品,收钱,后两者均是"犹抱瑟琶半遮面",都不会有明码标价,郑板桥制定板桥润格,明码标价,这是历史上第一人,当时是惊骇世俗之举,“大幅6两,中幅4两,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賬,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讲得很率直明白,收钱不收礼,也不愿与求画者多啰嗦。

颜梅华画郑板桥像。

相关文章

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说清代诗人中写诗最雅致的我还真不好说清楚。但是要是让我说一个写诗最粗最泼辣的我会非常自然的想起这个人。这位诗人不仅诗写得好而且画也画的好,书法也是一绝。 他更是笔者最喜欢的诗人,所以从我们小学时候学过的一首诗说起: 竹石  清 ·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怎样欣赏郑板桥的书法?

郑板桥,世人称其诗书画三绝。板桥善画竹沒的说,那种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高标劲健的功力,给人以丰神俊朗,不与俗伍的感触。板桥的诗亦绝唱,"十丈龙孙绕凤池”,“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乏精典。 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板桥自己解析何谓六分半书说,“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

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郑板桥一生嗜竹,一首《竹石》更是情感真挚,无人不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可见其对竹的情深。 他一生写竹的诗有很多,我特别欣赏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少年时读过...

中国文房四宝是哪些?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

台湾美吗?

在十年前,做过一次台湾环岛游。说实话,台湾自然风光很一般。跟大陆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阳光海岸相比要差几个级别。 台湾有一些比较美的地方,特别是台北故宫里面的奇珍异宝,那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不用说镇馆三宝,就是普通的一些瓷器、书画,每件价值都超过亿元人民币。馆内藏品以青铜器、瓷器、书画三大类最多。再...

如何理解“文人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是文人”这句话?

文人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是文人 ,这个论断无疑是正确的、中肯的。 文人 与 书法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母集与子集的关系, 文人 是母集, 书法家 是子集,子集当然包含在母集之内。 文人 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泛的概念,成为文人的道路千条万条,以 书法家 而成,就是一条明晰的道路。...

“扬州八怪”究竟有多怪?

  “扬州八怪”是清朝中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类似的书画家,具体是哪八个人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罗聘、李方膺、李鲜、金农、黄慎、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他们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1799)八怪中最年轻的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流下的作品之多已无法估量。   时人称他们“怪”主要是怪在两个方面,一...

谜语诞生于何时?

  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