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开禧北伐,大好形势,宋军为何兵败?

2020-06-28综合709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

在金庸老爷的《射雕英雄传》里韩侂胄以奸臣面目出现。宋史里韩侂胄也是入奸臣传的,但实际上韩侂胄绝非庸碌之辈,在南宋所有宰相里算是最有血气的一个了,而开禧北伐的失败是诸多方面造成的。时机不对,无可用之将。战略失误。这些都说明了韩侂胄能力的欠缺。

1142年,岳飞被杀,绍兴和议达成。1161年,28岁的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击败,宋金之间又回复了和平关系。1206年宰相韩侂胄开始北伐。史称开禧北伐。韩侂胄之所以在1142年伐金在于看到当时的金朝内部不不稳,军备松懈。金章宗昏庸无能。外部则是蒙古已经开始崛起。韩侂胄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由于当时军费不足,为此韩侂胄自己还自掏腰包20万贯补充军费。从宋朝自己这方面来说,韩侂胄属于外戚秉政,与宗室赵汝愚争相位。韩侂胄的相位不稳,也有转移矛盾的意思,这是典型的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没看见自己黑。这就说明韩侂胄动机不纯,时机也不对。

但韩侂胄北伐第一招就错了,就是不应该让吴曦去蜀地练兵。吴曦重新返回老根据地不仅没有北伐,而且以川蜀之地投降金朝。大英雄的孙子成了大汉奸。韩侂胄北伐之前首先追封岳飞为鄂王,贬秦桧为缪丑。做好舆论准备。最初打的还算顺手(金朝没有预料到)但金朝回过神来,一顿猛揍南宋被打回原形,于是只能向金朝求和。金朝议和的前提条件就是韩侂胄的脑袋,南宋对于韩侂胄的脑袋自不足惜。在一番密谋之下,韩侂胄的的脑袋送往,宋金嘉定议和签署。两国境界仍如前;宋以侄事伯父礼事金;增岁币为银帛各三十万;宋纳犒师银三百万两与金。宋朝皇帝,比“隆兴和议”更为屈辱。至此以后宋金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蒙古已经鹊起了。

之所以说开禧北伐时机不对,就是说有点早了。如果晚三年成功率还是很大的至少不会败,辛弃疾就曾经给韩侂胄上书,说过不能操之过急,但辛弃疾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而韩侂胄更多地是从政治角度考虑。还有一个原则问题就是战斗素养不行,宋军不善战。南宋军队战斗力堪忧,各路大军连战连败,只有毕再遇连战连捷。但这于事无补。“利器不利”机会再好也白搭。打仗三军主将很重要,但南宋缺将这个问题在开禧北伐中表现的很明显。

不打无准备之仗”韩侂胄是出于“私利”北伐,就是因为准备不够容易失败,而开禧北伐正是很好的证明,宋准备的不够。号称“富足”的南宋居然让宰相自掏腰包。可见南宋的疲敝到了何种地步。韩侂胄说金国民生凋敝,武备不足。这话倒是不错,但韩侂胄只看到了别人没看到自己。他自己的国家还不如金国了,只看敌之短长。未看己之短长。无人可用这也很主要的原因,辛弃疾、陆游当象征和“宣传员”可以,但上战场真的未必。谋定而后动,韩侂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韩侂胄死后,宋宁宗对大臣说:“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这个评价很中肯,就是不自量力。

综合来看,就是韩侂胄低估了金国的实力,高看了自己的能力。宋军本身战斗能力差,南宋官场腐败,主和派与主战派内耗不断、韩侂胄准备不足,用人不当,宋宁宗意志薄弱不坚定,“开禧北伐”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相关文章

南宋权臣史弥远对金国屈膝求和,为何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谢邀 元人花了两年零七个月在宋代《国史》的基础上修成《宋史》共496卷,是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正史,元代史官根本没有时间对史料进行合理删削整理,所以《宋史》显得繁芜杂乱,常有“一事多见,互有抵牾”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宋史》基本上反映了宋代的真实面貌和宋人对事物的看法。结合多方史料来看,《宋史》在人物...

如果把诸葛换为韩信,蜀国能否北伐成功?

很多人都说,就算是把诸葛亮换成韩信,蜀国北伐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如果把诸葛亮换成韩信,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将军韩信) 第一,韩信带兵讲出奇制胜,诸葛亮带兵讲稳步推进。韩信一生作战,无论是“背水一战”,还是“四面楚歌”,都讲究出奇制胜。包括从汉中出发,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